缩略图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现状分析

作者

苏玉雪 曹文兴 张春鹏

扎鲁特旗职业教育中心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发展,新兴科技创新技术如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半导体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新领域、新业态,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变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新兴技术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双创”人才存在问题分析

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双创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双创教育,学生可以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市场趋势和行业需求,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中职教育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人才培养方案未突出创新能力、培育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等。这些问题限制了中职双创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当前,中职教育体系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限制了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中职教育亟需进行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双创教育作为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问题。通过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措施,可以推动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主要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点、中职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然而,这些研究还相对零散和肤浅,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

(1)从中职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来分析:

首先,政策引领与投入增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政策的引领下,不少中职院校加大投入,增加创新设施,组建创新社团,开展各类创新、创客比赛,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其次从中职双创人才培养的存在问题角度分析:在具体实践中,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未突出创新能力,培育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等。这些问题限制了中职双创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2)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职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职业教育应紧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发展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同时,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引入前沿技术和理念,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要。其次,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职教育应与产业链和创新链实现紧密对接,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相符。通过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探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应将产教融合纳入发展规划,建设试点城市和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再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鼓励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和经验的跨界传递和融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与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相关的课程和培训,确保学生掌握未来产业所需的关键技能。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3. 国外研究现状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职双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国外研究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特点。以下是对国外研究现状的归纳和分析:

国外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体系是培养双创人才的关键因素。他们强调,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外职业教育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国外职业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国外学者认为,师资队伍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他们强调,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国外职业教育机构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工作。他们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以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此外,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还注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国外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职双创人才培养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来支持其发展。这些政策和制度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税收、建立创业孵化器等措施,以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双创活动。此外,国外政府还注重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中职双创人才培养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慧娜 ; 张建华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路径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4-09-25.

[2] 吴振晖 ; 邓晨晰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智慧粮食产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究 [J]. 粮油科学与工 ,2024-09-14.

[3] 赵凯芳 .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R]. 河南经济报 ,2024-07-25.

[4] 罗大蒙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优化路径探赜 [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4-07-10.

[5] 和梦琳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4-07-10.

[6] 刘燕 .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需求导向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 [J]. 职教发展研究,2024-06-18.

[7] 李明 , 邓晓平 , 刘斌 .“校政行企”党建合创协同育人破解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发展难题的研究 [J]. 高教学刊 ,2024,10(07):151-154+159.

[8] 李年银, 廖柯熹, 汤勇, 等.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石油工程专业采油工程课程为例 [J]. 高教学刊 ,2022,8(14):189-192.

[9] 顾然 , 冯国昌 , 倪东鸿 . 高校“新工科”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34(23):4-6+19.

[10] 王美艳 , 张长平 , 任芝军 , 等 .“党建 + 课程思政”模式下工科专业“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 [J]. 决策探索 ( 中 ),2021(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