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戴瑶念
乌兰巴托额尔德木大学
引言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相互关系的科学,揭示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而且为教育者提供了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目前来看,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较广泛的运用,比如动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能够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1]。该文进一步探讨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涵盖多个核心领域,一是学习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基石,主要探讨学习的本质、条件、类型、过程,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流派,能够给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动机理论关注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揭示出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促进积极主动的学习;三是认知发展理论,尤其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阐述出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认知能力的特点,能够给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情感智力理论强调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意识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深远意义。此外,教育心理学涉及个体差异与多样性研究,关注不同学生的天赋、学习风格、兴趣等,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心理学视角。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意义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激发策略、情感智力理论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与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动机理论的运用为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参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次,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能够显著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认知发展理论为例,是揭示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给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促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最后,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通过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有利于树立起正面榜样,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情感智力与情绪管理
“情感智力”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教师结合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绪识别、理解、调节、运用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真实体验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从而增强对情绪的认知。此外,设计情境模拟活动,比如模拟冲突解决、情绪管理场景等,引导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情绪调节技巧的练习,不断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情绪日记,将每日情绪变化及应对策略详细记录下来,旨在培养自我反思能力,促进情绪智力的全面发展。
(二)动机理论与兴趣激发
在动机理论中,尤其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有效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路径。运用动机理论时,教师主动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比如尊重、归属感、安全感、自我实现等,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比如,设定短期可达成的学习目标,包括每周阅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等,并通过分享会等形式给予正向反馈,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比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与创造,既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激发出持久的内在学习动机。
(三)认知发展理论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供了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的科学依据。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辩论等形式,有效引导学生从具体事实出发,不断培养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等[2]。比如,围绕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包括改革开放、辛亥革命、环境保护问题、网络文化的兴起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及评估影响,从而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效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社会学习理论与榜样作用
教育心理学理论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强调了观察学习和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树立正面榜样,比如时代楷模、革命先驱等,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影片,还邀请社会人士或优秀校友分享成长经历,支持学生在榜样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教师引导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模仿与实践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行合一 [3]。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学习和体验,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不单单是丰富了教育手段,还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情感智力的培养、动机的激发、认知能力的提升、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并在模仿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教育心理学是连接教育与心理的桥梁,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后续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赵先魁 . 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 : 内涵 , 困境与出路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44(14):28-32.
[2] 曹鹤鸣 .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 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 [J]. 教育科学文摘 ,2024,43(3):17-18.
[3] 刘 冉 . 积 极 心 理 学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联 动 研 究 [J]. 心 理 学 进展 ,2024,14(12):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