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探索

作者

李珩

石家庄精英中学 050031

教研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助推器,当前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产生了变化,学生希望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1]。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新时期语文教研活动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学生发展,为语文教学活动增添动力。

一、高中语文教研发展的现状分析

基于新课标理念,高中立足学情开展教研活动,有助于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例如,教学中围绕学习任务群开展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改革等,有效实现了从知识化走向素养化。此外,深入探索教学方式变革,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跨媒介阅读等,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研活动有教学设计展示、听评课活动、周练命题研讨等,但是教学设计展示、听评课活动是常态的校本教研活动 [2]。在教研活动中对于课件教学设计展示简单化,仅注重对作品作者、写作背景、文意理解的工具性知识简单梳理,对于语言的训练、文化的传承、学生主体地位和课堂优化等方面的深层次挖掘,还有待提高;对周练、月考等命题研讨仅停留在任务分工上;对试题质量检查、考核结束之后的反思、评价没有做好,尤其对提交论文、课题如何写、怎么教更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新时期,丰富高中语文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

二、高中语文教研活动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问题意识原则

结合目前教研活动来看,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教师“发现问题的知识缺乏”[3]。只有提高教育研究者的问题意识,教育研究者才能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在发现问题过程中不断搜寻有用信息,在动态中为教育研究活动提供基于问题的问题性研究资源,并在群体共建中实现知识、情感、思想、行为的联通,完整呈现个人的思想过程,从而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能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

(二)坚持主体协同原则

教育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但在真实的教育研究过程中,通常由教研组长负责全部的活动,其他的教师并未积极投入到教育研究中,未能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这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同配合以及推动建设的机制的缺乏,从而使得高中语文的教育研究活动的效率低下,收益也相对较小。

(三)坚持实践性生成原则

教师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总结和提炼课堂教学的经验,使之成为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或方法,这一原则强调的是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服务,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课例探析、同课异构、模拟教学等环节,引导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行为诊断——策略迭代的模式”,如口语交际教学可以录制自己与学生谈话的视频,微观剖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高中语文教研活动的主要策略

(一)思政学习法

思政学习法旨在加强教师的思政理论武装,通过今昔对比,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牢记教学宗旨,从而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会感党恩、听党话,成为社会的可塑型人才。

例如:以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阿 Q 正传》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探讨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进而联系现实,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评价法

在教师研讨教学中,通过“教学评”研究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在日常研讨中,可以引入自评、互评,形成多元评价主体,并结合过程性评价法、增值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方式,潜移默化提高教学的综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课后评课,在评课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手段的使用、学生的参与情况等方面评价教师的课,提出教学改进意见,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

(三)预设生成法

预设生成法是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相互融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其中,预设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的有目的的设计;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教学动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现自主学习的动态过程。

比如:教师在教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篇课文《复活》时,预设“聂赫留朵夫的‘复活’经历了怎样的人性转变?”“托尔斯泰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等课堂教学问题,供学生们在课堂上探讨分析,对于课堂上学生所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教师也及时捕捉,调整思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深入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研活动能在教学中完成教研方式的改善,实现教师教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中应该坚持问题意识原则、主体合作原理、实践生成性原则,借助思政学习法、教学评价法、预设生成法等深化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使高中语文教研活动更符合语文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语文素养,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春 . 基于“循证评价”的高中语文教研实践探索 [J]. 教育 ,2025,(20):28-30.

[2] 孙悦 . 高中语文“学—研—行”三位一体的教研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 ,2025,(Z3):61-63.

[3] 郑艳红 . 指向课堂品质提升的区域高中语文学科教研转型[J].浦东教育 ,2024,(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