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作者

邹琦

身份证:13082619960524601X 068350

0 引言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调节设施,在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应急备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程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任何质量隐患都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质量检测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贯穿于项目规划、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实现电站功能的关键手段。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质量检测管理模式面临效率低、协同性差等挑战,亟需构建科学系统的检测管理体系,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1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特殊性

1.1 工程结构的复杂性

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厂房系统等多个子工程构成,各部分结构相互关联又各具技术特点。输水系统的隧洞、压力管道等深埋地下,受地质条件影响大;厂房系统包含复杂的机电设备安装,精度要求极高;水库大坝需具备高强度防渗性能,抵御水压作用。这种多结构、多专业交叉的特点,使得质量检测需覆盖土建、机电、金属结构等多个领域,检测内容繁杂,技术要求多元化。

1.2 环境条件的特殊性

抽水蓄能电站多建于山区峡谷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可能面临断层、涌水、岩爆等地质问题。施工过程中受地形限制,材料运输困难,作业空间狭小,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同时,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敏感,质量检测需兼顾工程安全与生态保护双重目标,在混凝土浇筑、隧洞开挖等环节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引发地质灾害或环境污染。

1.3 检测周期的长期性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通常长达数年,质量检测需贯穿施工全过程,从基础处理到主体结构施工,再到设备安装调试,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检测任务。部分隐蔽工程一旦覆盖便难以复检,要求检测工作必须及时准确;设备安装后需经过长期试运行检测,验证其运行稳定性,这种长期动态的检测需求对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核心内容

2.1 原材料与构配件质量检测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需建立严格的进场检测制度。对水泥、钢筋、砂石等土建材料,需检测其强度、耐久性、化学成分等指标,确保符合设计标准;对机电设备、金属结构件等构配件,需核查出厂合格证、性能参数报告,并进行抽样测试,验证其运行精度和可靠性。检测过程中需实行“谁检测、谁负责”的追溯制度,建立材料质量台账,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

2.2 施工过程质量动态监测

施工过程是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需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土建施工中,对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温度、养护条件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埋设传感器、无损检测等手段,监控结构内部应力变化和裂缝发展;隧洞开挖需监测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机电安装过程中,对设备定位精度、连接密封性、电气性能等进行逐点检测,确保符合安装规范。监测数据需实时分析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2.3 关键部位与隐蔽工程检测

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电站安全性能,需强化专项检测管理。大坝基础处理的帷幕灌浆需检测其防渗效果,通过压水试验验证灌浆 质量;输水隧洞的衬砌结构需进行超声波检测,排查内部缺陷;厂房机组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平整度需严格检测,保障设备安装精度。隐蔽工程验收实行“一票否决制”,未通过检测验收的工程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检测记录需完整存档,作为后续质量追溯依据。

2.4 设备安装与调试质量检测

机电设备是抽水蓄能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装调试质量检测尤为重要。水轮机、发电机等主机设备安装需检测轴线偏差、间隙尺寸、密封性能等指标,确保运行平稳;电气系统需检测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继电保护灵敏度等参数,保障用电安全;控制系统需进行联调测试,验证各设备协同运行能力。调试阶段需模拟各种运行工况,检测设备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记录运行数据供后续优化。

3 信息化技术在质量检测管理中的应用

3.1 数字化检测平台建设

构建数字化检测管理平台,实现检测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共享。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现场传感器、检测仪器连接至平台,实时采集施工参数、设备状态等数据,形成动态数据库;利用BIM 技术建立工程三维模型,将检测数据与模型构件关联,直观展示质量状态,实现可视化管理。平台支持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3.2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推广超声检测、回弹检测、地质雷达等无损检测技术,减少对工程结构的损伤。在隧洞衬砌质量检测中,采用地质雷达扫描可快速识别内部空洞、裂缝等缺陷;对混凝土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结合取芯法,提高检测精度;对金属结构焊缝质量采用超声探伤,确保连接强度。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检测效率,实现了对隐蔽工程质量的有效把控。

3.3 远程监控与智能预警

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关键施工部位的实时监测,通过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远程观察作业情况,采集质量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质量预警模型,当检测数据超出阈值时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4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保障措施

4.1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检测责任制度,明确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职责,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的管理机制。制定检测标准规范,统一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建立质量问题追溯制度,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实行闭环管理,跟踪整改过程,验证整改效果,形成管理闭环。

4.2 强化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检测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检测操作规范准确。定期组织技能考核和技术交流,推广先进检测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操作,对检测数据造假等行为严肃追责,保障检测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3 加强协同管理机制

构建建设单位主导、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实施、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的协同管理模式。各方定期召开质量检测协调会议,共享检测数据,协商解决质量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需保持独立性,客观公正出具检测报告,为工程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方协同形成质量管控合力。

5 结论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核心。因工程结构复杂、环境特殊且检测周期长,需针对性强化管理。通过聚焦原材料检测、施工监测、关键部位验收等核心内容,运用数字化平台、无损检测等信息化技术,辅以完善制度与协同机制,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未来需深化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加强检测数据应用,提高管控智能化水平,为工程质量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清洁能源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创优路径探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36):29-30.

[2] 周浩,孙志鹏,彭泽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9,(1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