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探索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

作者

朱敬祥

江西省龙南中学 341700

引言

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渗透至教学各个环节。高中语文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核心学科,亟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探索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AI 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能力,为语文教学中的备课支持、学情诊断、资源推送等环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研究AI 赋能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多重挑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压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方式,注重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推进使部分教师面临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困境。大单元教学设计、任务群教学等新理念的实施需要教师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打破原有教材编排限制。学生阅读量不足、写作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全面覆盖。考试评价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的衔接尚不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平衡应试需求与素养培养的关系。这些挑战共同构成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二、AI 赋能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智能备课系统重构教学资源体系

AI 技术为高中语文教材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备课支持,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单元为例,智能备课系统能够自动分析 " 林黛玉进贾府 " 选段的文本特征,识别出“敕造”“惫懒”等文言词汇,并智能推送《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和清代贵族礼仪资料。系统还会根据单元学习任务中“把握人物形象”的要求,自动生成包含“王熙凤出场描写赏析”“黛玉心理活动分析”等环节的教学设计框架。针对《谏逐客书》这类文言文,AI 可快速整理历代注疏,对比不同版本异文,帮助教师深入把握文本。在准备《荷塘月色》教学时,系统能自动关联配套读本中的同类散文,推荐朱自清其他作品进行拓展阅读。这种智能备课方式显著提升了教师处理统编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使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

(二)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因材施教

基于教材的 AI 学习系统能精准适配学生个体差异,在《赤壁赋》学习中,系统会根据学生预习测试结果自动分层:对文言基础薄弱者推送虚词用法微课,为理解能力较强者补充苏轼黄州时期其他作品。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中,AI 通过分析学生《百合花》读后感,智能推荐茹志鹃同期创作或风格相近的作家作品。对于《祝福》阅读理解,系统能识别学生把握“叙述视角”的困难,针对性提供叙事学知识卡片和对比阅读材料。在写作方面,针对“申论写作”要求,AI 会依据学生初稿自动匹配适合的政论文范例,并生成包含论证逻辑、材料运用等维度的个性化提升方案。这种精准的个性化指导,有效解决了统编教材实施中" 齐步走" 的教学困境。

(三)虚拟情境创设提升文学体验

AI 技术为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打造了沉浸式学习场景,教学《登泰山记》时,虚拟现实系统可让学生沿姚鼐登山路线实地体验“道中迷雾冰滑”的艰险,在日观峰亲历“极天云一线异色”的日出奇观。学习《雷雨》戏剧单元,学生能进入周家客厅的虚拟空间,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关系的张力。选择性必修中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里,《荷花淀》的 VR 场景让学生置身白洋淀,感受水生嫂划船时的心理变化。在《故都的秋》教学中,AI 生成的北平秋景动态画面,与郁达夫文字描写形成互文印证。这些基于统编教材内容的虚拟体验,使抽象文字转化为立体感知,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共情能力。

(四)智能评价系统优化反馈机制

针对教材的 AI 评价系统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在必修上册 " 思辨性阅读 " 单元,系统能自动分析学生《拿来主义》的批注质量,评估其批判性思维水平。对于“家乡文化生活”调查作业,AI 会从访谈设计、资料整理到报告撰写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特别强调的整本书阅读评价中,系统通过《乡土中国》的阅读笔记,智能诊断学生对“差序格局”等概念的理解程度。在古诗鉴赏方面,AI 能比对学生的《蜀相》赏析与教材“学习提示”的要求差距,指出“丞相祠堂何处寻”的意象分析疏漏。这种紧扣统编教材目标的智能评价,使教学反馈更具针对性和建设性。

(五)智慧阅读平台拓展学习边界

AI 阅读平台深度对接教材的拓展要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平台会自动推荐《左传》其他精彩篇章和钱穆《国史大纲》相关论述。“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中,系统根据学生阅读《天工开物》选篇的情况,智能关联现代科技说明文进行比较阅读。平台还创设了教材单元主题社区,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专题下,学生可围绕《论语》《孟子》开展跨时空研讨,AI 会自动筛选优质发言生成讨论脉络图。这些设计既紧扣统编教材内核,又突破了单篇文本限制,构建了开放互通的阅读生态体系。

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从智能备课到个性化学习,从虚拟情境到精准评价,AI 技术为语文教学创新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持。未来,随着技术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AI 赋能的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人机协同,在保持语文人文性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一然 .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 天津市静海区第六中学 ;,2024:156-157.

[2] 吕淑艳 , 李金德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2):106-108.

[3] 韩慧贤.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摭谈[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学术刊 ),2022,(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