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高效教学模式
陆俊利
安徽省凤阳中学 233100
一、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维度。当前高中数学复习课常存在 “重知识回顾、轻素养培养”“重解题训练、轻思维建构” 的问题,难以满足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复习课高效教学模式,成为突破教学瓶颈、提升复习质量的重要路径,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课需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通过连贯且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提升思维能力。以下从四个关键过程展开,阐述具体实施路径。
(一)创设多维情境,激活素养发展需求
在复习课初始阶段,结合复习主题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或探究情境,避免直接进入知识梳理环节。例如复习函数相关内容时,可呈现 “社区居民用电量随时间变化”“商场促销活动中利润与销量的关系” 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通过数学抽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函数概念,还可以引入 “共享单车骑行费用与时长的关系”“手机套餐流量使用量与月份的关联” 等多元化案例,对比不同情境中变量变化的特点。
同时,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链,如 “ 该情境中涉及哪些变量?”“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符合哪种函数特征?”“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种关系?”,推动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在分析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素养的发展需求。此外,可增加开放性问题,如 “若要优化商场促销方案,如何调整函数模型中的参数?”“根据社区用电量数据,预测未来三个月的用电高峰时段并说明依据”,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在此过程中,需注重情境的真实性与关联性,确保情境既能贴合学生生活经验,又能精准对接复习内容的核心知识点,为后续素养培养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函数变化趋势以动态图表形式直观呈现,比如通过 Excel 绘制社区用电量折线图,展示函数的增减性;运用 GeoGebra 软件创建商场利润与销量的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极值点和变化规律,增强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让数学知识在可视化情境中 “活” 起来。
(二)搭建知识框架,深化逻辑思维建构
基于情境激活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复习内容的知识脉络,搭建结构化知识框架。可采用 “思维导图”“知识树” 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讨论,梳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复习立体几何时,学生需明确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表面积与体积计算 —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 空间向量的应用”等内容的递进关系,在梳理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存在怎样的逻辑联系?”“空间向量如何为立体几何问题提供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发展逻辑推理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搭建的知识框架,通过互评、补充的方式完善框架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避免复习过程中知识点的碎片化记忆,提升知识整合与逻辑建构能力。
(三)设计分层任务,推动素养实践应用
结合搭建的知识框架,设计分层递进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应用知识、发展素养。任务设计需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为基础型、提升型和挑战型三类。基础型任务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如 “计算给定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培养数学运算素养;提升型任务侧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如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并证明线面垂直关系”,融合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挑战型任务侧重知识的拓展与创新,如 “设计一个符合特定体积要求的几何体模型,并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选择进行针对性点拨,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的核心素养维度,确保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掌握解题技巧,更能明确素养应用的路径与方法。
(四)开展反思评价,优化素养发展路径
复习课的收尾阶段,组织学生开展多维度反思评价活动,从知识掌握、方法运用、素养发展三个层面进行自我反思与小组互评。首先,学生自主回顾本次复习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分析自身在知识梳理、任务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具体任务案例,反思自己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素养方面的表现,如 “在解决函数应用问题时,是否准确完成了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转化?”“在证明几何定理时,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是否达标?”;最后,小组内进行互评,分享各自的反思成果,提出改进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反思与互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明确学生素养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共性问题给出优化建议,如 “部分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忽略了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后续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反思评价,帮助学生明确素养发展的方向,优化学习策略,实现复习效果的持续提升。
三、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复习课高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复习课的固化模式,通过 “情境激活 — 知识建构 — 实践应用 — 反思优化” 的连贯过程,将六大核心素养融入复习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一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提升解题能力,更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教学中,需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复习课真正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2):31-35.
[2] 王建国 . 高中数学复习课中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索 [J]. 数学教学通讯,2024(5):42-46.
[3] 张莉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复习课高效教学模式构建 [J].中学数学研究,2024(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