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的平衡之道

作者

文妍

西安市高陵区鹿苑第二幼幼儿园

幼儿园自主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进行活动,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和社会能力有限,完全放任自流的游戏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的引导在自主游戏中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在尊重幼儿自主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引导,实现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的平衡,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平衡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当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达到平衡时,幼儿在游戏中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地探索和尝试,又能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获得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品德行为。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自主决定搭建的主题和方式,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时,适时给予启发和帮助,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建筑更稳固,这既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空间和物理知识。

(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实现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的平衡,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教育策略。教师在不断探索平衡的过程中,自身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三)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在自主游戏中实现平衡,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积极的教育氛围。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更加愿意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

二、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平衡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观念偏差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自主游戏中对幼儿限制过多,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导致幼儿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相反,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让幼儿自由玩耍,完全忽视了教师的引导职责,使得游戏缺乏教育意义。

(二)观察能力不足

教师要实现有效引导,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把握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需求。然而,一些教师缺乏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和发展契机,无法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引导,影响了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的平衡。

(三)引导策略不当

即使教师意识到需要引导,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出现引导策略不当的问题。引导过于直接,剥夺了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或者引导过于滞后,错过了最佳引导时机,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或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平衡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深刻领会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关键意义,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应得到充分尊重。在某幼儿园的一次自主游戏时间里,老师发现一群孩子对搭建积木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想要搭建一个大型城堡。老师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预,而是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尝试、调整,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最终成功完成了城堡的搭建。通过这次游戏,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引导职责。引导并非是主导游戏,而是推动幼儿游戏深入发展,助力教育目标的达成。如在另一个案例中,老师在观察幼儿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发现孩子们只是简单地模仿日常生活场景,游戏情节较为单一。于是,老师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不同的角色和情节,使游戏更加丰富有趣,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提升观察能力

1. 掌握观察方法

教师需要学习多种观察方法,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扫描观察能够让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在一次户外游戏时,老师运用扫描观察,快速地扫视整个游戏场地,了解到每个区域幼儿的参与情况,是否有安全隐患等。定点观察则适用于聚焦某个游戏区域或特定幼儿群体。比如,在建构区游戏时,老师通过定点观察,详细记录了某几个孩子在搭建过程中的动作、交流以及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在空间认知、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追踪观察能帮助教师深入探究个别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发展轨迹。有一位老师对班上一个较为内向的孩子进行追踪观察,发现他在美工区总是专注于绘画,且绘画技巧不断提高。基于此观察,老师为他提供了更多展示作品的机会,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2. 明确观察重点

教师在观察时要明确重点,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兴趣、行为表现、同伴互动以及遇到的困难。通过观察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为后续引导提供有力依据。比如,老师在观察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注意到一个小女孩总是主动承担照顾“宝宝”的角色,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但同时,她在与其他小朋友分配任务时,有时会过于强势,导致出现一些小冲突。老师通过分析这些行为,发现小女孩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于是在后续的游戏中,适时地介入,引导她学会更好地与同伴沟通和合作。

(三)采用适宜的引导策略

1. 环境创设引导

教师可通过精心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环境来引导幼儿的自主游戏。在角色游戏区,老师根据不同的主题投放了多样化的道具。有一次,老师投放了医生和护士的服装、医疗设备模型等,孩子们很快被吸引,自发地开展了“医院”主题的角色游戏。他们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护士照顾病人的场景,在游戏中不仅了解了医院的工作流程,还锻炼了语言表达和角色扮演能力。合理的环境创设为幼儿自主游戏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2. 材料投放引导

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投放游戏材料至关重要。材料的投放要具备层次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在益智区,老师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拼图。对于小班幼儿,提供块数较少、图案简单的拼图;对于中班和大班幼儿,则准备块数较多、图案复杂的拼图。同时,老师还会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巧妙地调整材料的投放方式和时间。当发现孩子们对某种材料失去兴趣时,老师会更换材料或者增加新的玩法,引导游戏持续深入发展。

3. 语言引导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语言引导能助力幼儿拓展思维、解决问题。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搭建的高楼总是容易倒塌,老师问:“你们觉得房子容易倒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怎样让它更牢固呢?”孩子们开始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找到了让高楼稳固的办法。在幼儿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性语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比如,一个孩子兴奋地讲述自己在游戏中发现的新玩法,老师微笑着说:“你这个想法真的太有创意了,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向你学习呢!”

4. 参与式引导

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与他们共同游戏、互动。在建构游戏中,老师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讨论搭建方案。孩子们想要搭建一个大型的火车站,老师和他们一起商量站台、轨道、候车大厅等的位置和搭建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拓展游戏思路,同时也增进了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四)建立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园合作对于实现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的平衡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合作。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自主游戏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让家长明白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利用家长微信群,及时向家长分享幼儿在园的游戏照片和视频,展示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引导策略。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造自主游戏的条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某位家长在了解了自主游戏的重要性后,在家中专门为孩子设置游戏角落,投放了各种适合孩子年龄的游戏材料。在孩子玩游戏时,家长也会像老师一样,通过提问、参与等方式引导孩子深入游戏。同时,教师也会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的自主游戏活动。如家长反映孩子对科学实验类游戏很感兴趣,老师便在幼儿园的科学区增加了相关的实验材料和活动,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

四、结束语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实现这一平衡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实践中面临着教育观念偏差、观察能力不足和引导策略不当等挑战,但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观察能力、采用适宜的引导策略以及建立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等措施,教师能够在自主游戏中更好地把握引导与自主的平衡。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实现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的完美结合,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俐丽.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解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 , 2025, 11 (05): 93-95.

[2] 李婷玉 , 王舒 .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 [J].山西教育 ( 幼教 ), 2025, (01): 15-16.

[3] 李欣 . 幼儿园骑行区里的“烟火气”——以幼儿园大班户外自主游戏为例 [J]. 山西教育 ( 幼教 ), 2025, (01): 17-18.

[4] 张园 . 立足户外自主游戏场域 助推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养成 [J]. 名师在线 , 2025, 11 (04): 27-29.

[5] 赖艺艺. 玩学相伴、趣思同行——幼儿园自主游戏实施路径探析 [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2024, (12):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