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多维实践

作者

王国欣

河北饶阳中学 053900

一、引言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环节有机融合,形成动态衔接的教学闭环。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学与评价脱节、目标与过程割裂的问题逐渐凸显。高中英语教学需打破 “教归教、评归评” 的壁垒,以教材单元为载体,构建目标明确、过程连贯、评价嵌入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发展展开,确保教学实效的精准落地。

二、实施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需依托教材内容搭建完整链条,通过目标引领、任务驱动、评价跟进、反馈迭代的递进式设计,实现教、学、评的深度融合,以下为具体操作路径。

(一)聚焦素养目标,拆解单元教学要素

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将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要素。在必修第一册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学情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旅行知识储备与语言基础,基于此系统梳理单元主题涉及的 " 旅行规划 "" 文化体验 " 等关键内容。深度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 语言能力 "" 文化意识" 等核心素养要求进行解构,例如从语言能力维度分解出 " 能运用方位词汇准确描述旅行路线",从文化意识维度细化出 " 能对比不同地域文化差异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等具体目标。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充分体现目标导向性。在阅读课中,围绕 "提取旅行攻略中的实用信息 " 目标,采用信息差任务、思维导图构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文本梳理旅行路线、住宿推荐等核心内容;口语课则创设 " 模拟旅行社咨询对话 " 的真实情境,引入角色扮演、小组互评等互动形式,要求学生在对话中自然运用目标语言。同时,设计分层评价量表,从词汇运用准确性、语法结构合理性、文化表述完整性、交际策略有效性四个维度制定评价要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如基础层要求正确使用方位词汇,提高层要求灵活运用复杂句式,拓展层要求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深度表达,确保教学要素与素养目标形成清晰且动态的对应关系,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设计阶梯任务,搭建学评互动支架

基于拆解后的教学要素,设计具有递进性的学习任务,将评价嵌入任务完成过程。以必修第二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为例,围绕“文化遗产保护” 主题,构建 " 基础 - 综合 - 挑战" 三级任务链。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开展 " 家乡文化遗产探秘 " 活动,通过课堂分享已知信息、查阅教材及配套资料、模拟访谈等方式,搜集本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学生可运用表格、简单图示等方式,将信息从历史渊源、艺术价值、现状困境等维度进行整理呈现。教师采用 "基础评价表 " 进行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信息完整性( 50% )和分类清晰度( 50% ),通过口头反馈帮助学生优化信息处理能力。

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基础上,各组需将调研成果转化为 " 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书 " 简案或口头汇报。准备过程要求学生运用单元重点语法结构(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结合简单的描述性语言阐述保护策略。课堂展示环节采用 " 简易评价机制 ":学生互评阶段从内容相关性、语言准确性两个维度进行举手投票式评价;教师点评侧重引导学生将课本理论(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核心原则)与本土实践结合,通过举例示范帮助学生提升论证能力。

最终设计 " 班级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 " 情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文物保护工作者、当地居民、开发者等),围绕 " 本地文化遗产保护重点 " 展开讨论。讨论设置观点陈述、互相提问、总结发言三个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运用( 30% )、逻辑表达( 40% )、参与积极性( 30% )进行现场打分,同时鼓励其他学生通过举手等方式表达支持或补充观点。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视角的合理之处,反思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路径。

(三)构建动态评估,追踪学习达成轨迹

建立多维度、持续性的评估机制,实时追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必修第一册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为载体,设计贯穿单元的评估记录表。在 “体育活动描述” 写作课中,采用 “初稿 + 修改稿” 双版本提交制,教师针对语法准确性、内容完整性进行批注,标注需改进的具体维度。在 “运动健康访谈” 口语活动中,录制学生对话视频,从语音语调、回应相关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并截取典型片段在课堂回放分析。单元结束时,整合各环节评估结果,形成个人学习档案,包含 “优势领域”“待提升点”“下次目标” 三部分内容。通过动态记录与分析,使学生清晰自身学习轨迹,教师及时调整后续教学重点。

(四)优化反馈迭代,完善“教—学—评”闭环

基于动态评估结果,构建靶向性反馈机制,推动“教—学—评”体系的持续优化。以必修第二册 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为例,在单元测评后,汇总学生在 “濒危动物保护措施” 写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如论证逻辑混乱、专业词汇匮乏等。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专项补救任务:提供不同保护案例的范文,让学生标注论证结构;整理 “栖息地”“食物链” 等核心词汇表,开展填空与造句练习。同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评估结果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在旁引导总结。在下一单元教学中,将补救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新的评估体系,形成“评估 — 反馈 — 改进 — 再评估” 的闭环,使“教—学—评”各环节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本质是实现教学逻辑、学习逻辑与评价逻辑的协同。通过目标、任务、评估、反馈的有机衔接,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准度,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反思意识。这一过程需教师以教材为基,以素养为纲,在动态调整中构建可持续的教学生态,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瞿楚瑶 . 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J]. 基础外语教育,2024(3):45-49.

[2] 魏俊明 . 新课标下英语单元“教—学—评”设计策略 [J]. 教学与管理,2024(5):67-71.

[3] 傅思涵. 高中英语课堂动态评价体系构建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24(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