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德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彭雪梅

湖南省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

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社会习俗,构成了中华民族强有力的精神基石,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书法、丰富的诗词、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素材,这些素材生动具体、寓意深刻,提供了丰富的小学德育教育资源。此外,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礼义”“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念,而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观念在小学德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实现育人目标。

二、实践路径

(一)优化评价体系

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初步认识。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如讲述民间故事、庆祝传统节日活动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念。新课标明确将传统节日认知纳入学业质量评价,要求低年级学生理解节日含义并产生自豪感,高年级则需深化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践行。

传统节日与小学德育的结合,既需深挖文化内核,也需创新形式,最终达到“以文化人,以德立人”的这一教育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素养,增强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这种能力,避免活动流于形式。

(二)课堂融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语文课讲名人名言和古诗词时可以挖掘里面的优秀品德,如“人无信不立”中的“诚信”等;品德课可以直接用传统美德故事,如《孔融让梨》的谦让等。当然,要实现知行合一,就得设计实践环节让孩子把“孝亲敬长”转化为实际行动。比如讲“孝”,不能只让孩子背《弟子规》,而要设计“给父母做一件事”这样的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和传统节日,教师和学校设计相关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更好更快更易融入孩子们的德育中,并将这种所得化为行动,形成辐射改变自己,照亮他人。

(三)家校社协同机制

传统节日活动除了学校还应联动家庭与社会资源。例如,我校开展的师生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就提前联系烈士公园的管理人员。端午节,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包粽子活动,形成“全员育人”格局。此外,学校可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服务活动。如帮助社区清理垃圾、参与其他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服务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

三、具体实施方法

(一)传统书法与小学德育深度融合

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它历史悠久,独具艺术魅力。

书法与德育教育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效融合?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除了日常教学,还通过“每日一字”和书法竞赛来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书法教室设备齐全,配有书法专业的教师,学校每天都会开展“每日一字”,由专业书法教师录制书法教学视频,在由班主任将“每日一字”的书法教学视频发至班级群里,让学生在书法本上练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字越练越好,越来越自信,心性也越来越平静。

除“每日一字”外,学校还组织师生参加书法比赛,激励学生继续练字,积极上进,锲而不舍。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隆重的师生书法比赛,学生的比赛项目是硬笔和软笔书法,教师除了硬笔和软笔书法外,还增加了粉笔书法比赛。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湖南省的书法比赛,我校阳睿冰和贾璟雯两位同学分别凭借书法作品《兰亭序》和《苏轼词二首》荣获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五届“笔墨中国”书法大赛学生硬笔组湖南省第一名,并进入国家级决赛。

(二)开展主题活动

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可以围绕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内容展开,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文化自信。

提到传统文化怎么能少得了古诗词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文明诞生了无数优秀的诗人和璀璨的诗篇,特别是唐诗宋词,灿若星辰。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学习古诗词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学诗词对孩子们来说,好处数不胜数。为了帮助孩子学好古诗词,除了课堂上用更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外,学校也组织了“赢在诗词”比赛和“诗词书法”比赛,让诗词以简单易懂、活泼有趣的形式融入孩子们的学习之中。

例如,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发动学生参加2025 年“赢在诗词” 青少年诗词大会,活动中,学生每天练习背诵一首古诗,古诗词中的优美语言和精炼用词能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帮孩子树立自信。

(三)家校合作共育

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应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放寒假前,我们课题组就设计了“新年贺卡”,通过制作贺卡和赠送贺卡让孩子们传递祝福,感受亲情、友情等;端午节,课题组通过组内课堂《端午粽》让孩子们包粽子、画粽子、说习俗等形式,做到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

(四)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补充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整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如在教授《元日》《清明》等诗时,我会让学生先去查阅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信息。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意、易于获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

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并结合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又能有效塑造他们的道德品质,为此,学校、老师、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成长为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和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未来公民。

参考文献

[1]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 - 曹潇 -《语文课内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