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异味处理设备自清洁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

覃昭鸣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1 背景

研究异味处理设备自清洁装置的核心目的,是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污染隐患与运维难题,保障厂区环境质量与生产效率,响应国家“十四五”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及烟草行业数字化工厂建设要求。中烟卷烟厂的异味处理设备作为控制厂区臭气排放的关键环保设施,长期面临烟泥堆积引发的系列问题:制丝生产中,烟丝与料液中的丙二醇、甘草粉、蜂蜜等物质混合,经排潮井进入设备后形成黏性烟泥,附着于设备底部,正常排水无法彻底清除。这些烟泥在设备内发酵产生恶臭,导致环保设备反而成为潜在污染源,既影响厂区员工与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又降低废气处理效果。

从设备运行标准来看,该厂异味处理设备设计参照《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有组织排放高度 25m 时臭气浓度限值为 6000(无量纲)。但实际监测数据显示,2023 年一季度制丝 3# 工房排气筒臭气浓度均值达 983(无量纲),虽满足国标要求,却远未达到厂内职工与周边居民对清洁环境的期待。同时,生产污水排放量受工艺波动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受员工生活习性制约,导致设备进水负荷不稳定,烟泥堆积速度加快,进一步加剧臭气排放问题,不符合企业绿色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双重需求。

2 调查分析

2.1 异味处理设备运行数据调查

通过对卷烟厂异味处理设备的长期监测与数据统计,明确设备运行的核心痛点。在臭气浓度方面,制丝 3# 工房排气筒臭气浓度波动较大,单次最大检测值超 1000(无量纲),且设备深度维保后臭气浓度会出现明显下降,印证了及时清洁对提升异味处理效果的关键作用。在设备污染程度方面,现场调查发现,制丝除异味设备在季度清洁后仅 10 天便再次出现严重堆积,凸显烟泥清理的紧迫性。

在维保效率方面,人工维保流程涵盖安全评估、有限空间作业办理、设备断电排水、人工冲洗、恢复运行等环节,单台设备维保总耗时达 509 分钟,远超制丝车间每周仅 1 天的停机时间(480 分钟),导致维保工作常与生产计划冲突。其中,冲洗水池底部耗时最长(135分钟),占总维保时间的 26.5% ,成为制约维保效率的核心环节。

2.2 原理分析

从设备运行原理来看,异味处理设备采用 “一级水洗 - 二级水洗- 三级吸附” 的工艺流程,喷淋水洗依赖循环水池供水。当水池水体中烟泥含量达到饱和时,无法继续吸收废气中的污染物,导致臭气处理效率下降;同时,停机期间烟泥发酵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进一步加剧臭气排放。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设备运行时内部水流旋转喷洒,虽能保持内壁清洁,但污染物会被冲刷至底部沉积,而设备常规排水周期(24 小时)无法冲起沉积烟泥,形成 “清洁 - 堆积 - 发酵 - 污染” 的恶性循环。

3 设计方案

针对异味处理设备的运行痛点与维保难题,从设备自清洁功能研发与运维模式优化角度,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3.1 核心单元设计

3.1.1 清洗单元

清洗单元是自清洁功能的核心,包括射流系统与管路系统:射流系统:使用喷嘴作为工作单元,用离心泵为动力源,确保射

流压力稳定。

管路系统:采用 U 型贴合式管路设计,沿设备内壁安装,每侧设置 3 个喷嘴,管路距离底部 10cm ,利用流体压力扰流带走底部污泥,避免清洁死角。

3.1.2 施药单元

施药单元用于减少烟泥堆积,包括计量泵与除垢剂:

计量泵:使用电磁计量泵,保证施药精准性与设备运行环境要求;

除垢剂:选用六偏磷酸钠,可减少烟泥在设备底部的附着力。

3.1.3 检测与控制单元

检测单元:安装浊度传感器,搭配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池液位,避免缺水或满水故障。

控制单元:以西门子 S7-1200PLC 为核心控制器,编写自动控制程序,实现 “浊度超标自动启动清洗 - 液位异常自动报警 - 制丝停机同步运行” 的闭环控制,并选用电磁阀控制射流。

4 方法与应用

4.1 装置应用方法

该自清洁装置的核心应用逻辑为 “自动监测 - 智能判断 - 定向清洁”:当浊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池浊度 >10NTU ,或系统接收到制丝车间停机信号时,PLC 控制器自动启动清洗流程:先通过计量泵添加六偏磷酸钠(浓度按烟泥量自适应调节),再启动离心泵,通过引导射流喷嘴冲洗底部污泥,污泥随水流定向排入排污口;清洗完成后,自动补水至标准液位,等待下次运行指令。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可在夜间或生产停机间隙完成,避免与生产冲突。

4.2 应用效果

装置应用后,通过三个月的持续监测与数据统计,核心指标均达到预期:维保效率:单次维保时间从 509 分钟降至 82.2 分钟,其中排水冲洗 25.5 分钟、补水加药 56.7 分钟,效率提升 83.9% ,完全适配制丝车间停机时间;环保效果:制丝 3# 工房排气筒臭气浓度从 895(无量纲)降至 502(无量纲),补水后水池浊度均值 5.3NTU<10NTU,符合环保要求。

5 结语

该自清洁装置通过 “检测 - 控制 - 清洗 - 施药” 的联动设计,解决了异味处理设备烟泥堆积与人工维保的核心难题,实现了 “降本、增效、环保、安全” 的多重目标。其创新点在于:一是适配制丝生产节奏,通过 PLC 与车间生产系统联动,实现停机同步清洁;二是采用疏水涂层与引导射流结合,减少烟泥附着与残留;三是建立闭环控制逻辑,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清洁流程。

未来,可将该装置推广至厂内其他异味处理设备,并拓展至烟草行业及化工、食品等涉及水洗异味处理的领域,进一步推动环保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升级。同时,需持续优化装置的自适应性,针对不同烟泥堆积量动态调节清洗参数,提升装置的普适性与运行稳定性,为企业绿色工厂建设与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局 .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