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教学评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左颖茵 钟健芬
广州市番禺区珊瑚湾畔小学 5100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新结构教学评视角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体化,更是为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科学、系统的指导。本文将从新结构教学评视角出发,结合校本实践课例,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策略,以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结构教学评视角概述
新结构教学评视角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体化,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在新结构教学评视角下,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将传统教育中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师生协同探索的创新过程,使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建构认知的能力发展路径。
二、新结构教学评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则
(一)锚定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实践内生力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新结构教学评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课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索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和同伴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地让课堂知识内化于心,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
(二)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能融通
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应打破学科壁垒,注重跨学科整合,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拓宽学生视野。例如,课例《我是一张纸》聚焦“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联动语文的绘本教学以及美术学科的绘画设计,引导学生在设计节约用纸宣传标语和宣传海报中强化节约用纸的概念,并行动起来,内化于心。
(三)重构学习情境,激活经验联结
新结构教学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理念,而项目式学习模式则要求基于现实问题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在真实环境中探索解决方案并完成项目成果。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新结构教学评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一)锚定素养目标,巧设项目式学习主题
在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结构教学评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需要锚定素养目标,在大单元主题的指引下,根据每课的重难点确立相应的项目式主题。以《小水滴的诉说》一课为例,该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激发学生的爱惜水情感,并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因此,确立本课的项目式学习主题为“争当护水小卫士”,学习内容为“了解水污染的现象,掌握节约用水的基本方法,思考治理水污染和节约用水的措施”。
(二)AI 赋能,扎根趣味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课本内容,以“小水滴的困境”为情境,通过AI 技术模拟小水滴的快乐生活与遭遇水污染、水浪费后的悲惨遭遇。通过这一强烈对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以及解决水污染、水浪费等问题的紧迫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集结成护水小卫士团队,共同开启本课的项目式学习之旅。
(三)学科融合,实践内化
在确立了项目主题和学习情境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本插图、视频资料以及生活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教师进行了跨学科融合,邀请学生参与水实验的操作,直观展示治理水污染的艰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形成对水资源保护的深刻认识和情感态度。
(四)文化研学,知行淬炼
在学生对水资源有一定感知基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调查与行动阶段。学生通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措施,通过古今做法的文化研学加深对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了解,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护水行动的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如何防治水污染,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水行动计划,以此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将自身与课程知识相联结,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并在讨论中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分享交流,创设展示舞台
最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护水行动计划。学生可以通过 PPT、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护水标牌的设计、护水行动表的制定等。通过展示环节,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升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学生代表分享护水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护水热情和参与度。
(六)实践效果与反思
通过本次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不仅了解了水污染的现象和节约用水的基本方法,还掌握了治理水污染和节约用水的措施,形成了对水资源保护的深刻认识和情感态度。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结论与展望
新结构教学评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跨学科整合和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新结构教学评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策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辉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教学策略[J]. 中小学电教 , 2025,(03): 73-75.
[2] 杨斌 . 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探索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 2025,(04):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