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两性一度” 要求的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

周洪玉 杜鹏 梁晓

武警后勤学院

武警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其任务范围涵盖处突维稳、反恐突击、抢险救援、安全警戒等多个方面,具有突发性强、任务多样、环境复杂、对抗激烈等特点。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能力是生成、维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战略工程和基础支撑,对于确保部队能够有效应对多样化的安全威胁、圆满完成各项使命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强大的军事设施保障能力不仅是部队实现快速反应、高效机动、持久作战和精准保障的物质基石,更是融入国家发展体系、顺应未来战争形态演进、夺取战场主动权的核心要素,因此,加强军事设施保障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与核心要素是课程。因此,军队院校要紧跟任务特点,强化军事设施保障人才培养,完善相关课程建设,提高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能力。《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是军事后勤学(军事设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考试课,是培塑坚实专业素养的核心课程,对军事后勤学军事设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课程主要聚焦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实际问题,研究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内容、方法、重难点问题及经验启示等,培养学员辩证、系统思维和创新研究意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中有关“ 为战育人” 、“ 服务备战打仗” 等有关论述为遵循,对标“ 两性一度” 要求,聚焦军事后勤学(军事设施)方向人才培养需要,课程组对《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聚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优质课程。

一、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内容欠系统且更新缓慢

当前的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在内容编排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学员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课程设计中缺乏整体规划,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例如在讲宿营、供水、供电、卫浴如厕、取暖降温保障时,常常是单独的介绍每种保障方式,而未将其置于一个整体的体系内进行综合讲授。这种情况会导致学员只是学习了各种类型的保障,却缺乏了综合运用的能力,无法系统的掌握其关联性。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往往滞后于部队实际需求,尤其是与新装备、新技术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没能做到及时引入学科前沿发展动态,高阶性不足,不利于学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性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灵活性不足

课程教学方法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课程学时设置上来看,75%的授课时长为理论课,实践教学时长占 25% ,表面上看,知识传授内容丰富、信息海量,实际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单向知识传授和灌输的模式上,较多地采取“ 填鸭式” 、“ 满堂灌” 的教学方式,缺乏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实战化演练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员比较习惯于通过灌输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直接塞给学员,以教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过程代替学员的学习过程,学员被动听讲,参与较少,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没能很好体现学员的主体性地位,很难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即使是有时采用研讨式教学也是流于走过场,教员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安排,学员没有认真准备,随感而发,泛泛而谈,最终不了了之,教学过程的探究性、交互性、实践性、启发性、开放性和自主性不足,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区分不明显,无法体现研究生课程的创新性,也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对于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考核形式浅易

课程考核是反映教员教得好坏、学员掌握本领的重要方式。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这门课程以提交课程论文作为学员的课终成绩,作为检验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考核方式形式简单,实战化不强,弱化了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性,导致学员对核心重点内容掌握程度不深,可能因为缺乏系统知识积累而难以深入分析问题。论文考核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常因时间紧迫或任务量过大而应付了事,存在选题随意、论证浅显,对主题理解不足,影响论文深度等问题,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全面考查研究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真正目的,忽略了教学评价的“ 指挥棒” 作用,没有本着为战场选人才的目的进行设计,课程挑战度体现不足。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教授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的教员大多缺乏部队任职经历,对基层部队实际情况了解不足,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随着文职制度改革,文职人员队伍迅速扩充,院校教员队伍中文职教员的比例越来越大,来自地方院校的文职教员由于缺乏基层部队相关任职经历,急难险重任务历练较为欠缺,履行岗位职责使命的能力素质还存在不足,对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理解不到位,对基层配发的装配数量、型号、性能、常见故障、维护管理以及应用等情况了解较少,课程内容缺乏“ 战味” ,为战性不强,导致学员积极性低、参与度不高。

二、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建设措施

(一)突出高阶性:整合课程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高阶性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在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建设中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一是整合课程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武警部队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实际需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应用模块和拓展创新模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二是对接部队实际,突出实战化要求。广泛深入部队一线调研、参加部队演习演训、组织毕业学员问卷调查、借鉴军队同类院校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突出战(案)例教学,结合实战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有效树立学员为战研战的军事设施保障思想,解决军事设施人才备战打仗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更新教学内容,掌握前沿动态。教学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增加一些前沿性的知识,通过密切关注国内外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科教融合为纽带,依托军事设施保障相关科研项目,将最新、最实用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逐步提升课程难度,拓展教学深度,研发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

(二)突出创新性: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创新性强调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互动性,提高学员学习兴趣。课程教学方法突出“ 理论与实践融合,基础与研究并重,知识与能力培养并行” 的教学特点,着眼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突破,倡导以“ 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 。一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含自主学习、理论精讲、战(案)例研究、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注重与学员一起讨论分析学习情境,以学员为主体,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实战热点问题引起学员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员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启发学员积极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选取武警部队典型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案例,引导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员实战能力。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虚拟仿真、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虚拟训练系统,模拟真实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场景,使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和安全性。三是建设智慧教学资源。建设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自主学习,同时建立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专业网站、案例库、试题库、素材库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三)突出挑战度:优化评价机制,提升课程难度

挑战度强调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因此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机制来引导、激励并支撑学员去主动挑战那些需要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高难度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真正提升。一是实现评价维度多元化。考核评价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察学员自主学习、文献查阅能力,逻辑思维、学术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向实践转化能力,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为达到教学效果,课程考核设置了学术交流、军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考核、研讨汇报、课后论述题、结课论文和口试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不仅评价知识记忆,更要评价理解深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打破教员单一评价,引入学员自评、学员互评、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提升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二是强化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考核是一种注重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结果导向考核不同,过程性考核更加注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和学习策略的应用。因此学员会将注意力放在学习本身,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过程性考核还有利于教员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增加综合性和挑战度。摒弃孤立考核单个知识点的做法,转向考核多知识点融合、多技能协同、多阶段推进的方式。可以通过设计包含多个专题融合的题目,考察学员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同时适当增加考核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体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培养学员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将综合性大任务分解为多个有逻辑关联的阶段,每个阶段都进行考核和反馈,搭建“ 脚手架” ,让学员在过程中学习,最终成果水到渠成。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提升教员的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势在必行。一是提升教员的教学能力。通过建立部队与院校双向交流机制,选派院校教员到部队挂职锻炼,了解部队实际需求,积累实践经验;定期组织教员培训,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抓好名师带教工程;建设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集体备课。课程组要加强课程内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不断吸收借鉴最新的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保障成果,将部队的最新需求纳入课程内容,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部队训练联系起来,厘清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动态调整课程建设方向,契合人才发展需求。

三、结论与展望

基于“ 两性一度” 要求建设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是提高军事设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突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为武警部队培养更多高素质军事设施保障人才。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建设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虚拟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将在课程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智慧教室、虚拟训练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等将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部队与院校的合作将更加紧密,课程内容与实战需求的结合将更加契合,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徐鹏.遂行任务军事设施保障(讲义).天津:,2024.

[2]曹雷.战场设施抢修抢建(讲义).天津:,2024.

[3]张磊,王晓慧,李嘉鑫.基于“ 两性一度” 军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金课建设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4,16(9):26-31.

[4]徐英,王晓敏,吴春燕.“ 两性一度” 背景下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建设探索[J].广州化工,2022,50(7):154-156.

[5]陈卫平,赵武.军事后勤学学科建设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6]刘凯.加强武警部队后勤人才建设的主要对策[J].武警学术,2016(1):55-56.

7]付小莉.“ 两性一度” 指向下流体力学荣誉课程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4(1):85-92.

[8]陈家焱,洪涛,周娟,等.以案例库建设为载体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9(8):31-33.

[9] 谭超, 张伟, 郑然, 等. 军事后勤学研究生《军兵种后勤》课程改革与实践[J]. 西南军医,2021,23(03):292-294.

[10]宋专茂,刘荣华.课程教学“ 两性一度” 的操作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1(12):48-51.

[11]丁键,于锦禄,尉洋.基于“ 两性一度” 的混合式“ 金课” 建设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2022(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