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 6 年级体育与健康走班制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杜海冰 崔志妮
锡林浩特市第五小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固定班级、统一内容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 3-6 年级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差异。许多学生因教学内容不符合自身需求而逐渐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缓慢。
走班制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班级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导向,将同一学段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运动项目或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并且围绕某一运动项目开展持续、系统的大单元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 3-6 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是他们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走班制大单元教学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同时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小学3-6 年级体育与健康走班制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一)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6 年级的学生在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有的学生则偏爱武术、舞蹈等项目;还有的学生运动基础较弱,需要从基础技能开始学习。走班制大单元教学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班级。例如,喜欢篮球的学生可以进入篮球大单元班级,系统学习篮球的运球、投篮、战术等知识和技能;运动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体能训练的班级,逐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 最近发展区” 内获得进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大单元教学围绕某一运动项目或主题开展,教学时间相对集中且持续。在走班制的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足球大单元教学为例,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足球的基本技能,如脚内侧传球、带球跑等开始教学,然后逐步过渡到简单的战术配合,最后组织小型的足球比赛。学生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运动能力。相比传统的碎片化教学,走班制大单元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运动项目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走班制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项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不同班级的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篮球大单元教学中,负责不同水平班级的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教学难点和改进措施,从而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小学3-6 年级体育与健康走班制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走班制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学校应根据 3-6 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作为大单元教学内容,如篮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在每个大单元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之间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同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同一运动项目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篮球大单元教学中,初级班可以侧重于基本技能的学习,如运球、传球;中级班可以增加战术配合的训练;高级班则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比赛战术和技战术运用的教学。
(二)合理组织教学实施
在教学组织方面,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技能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和层次。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也要考虑教学的可行性。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场地。走班制教学需要协调好不同班级的上课时间,避免出现场地和器材冲突的情况。可以采用错时上课的方式,让不同班级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运动场地和器材。例如,三年级的篮球班在周一和周三的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四年级的足球班在周二和周四的下午第一节课上课。最后,要加强课堂管理。由于走班制教学中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教师需要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走班制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保障。要改变传统的以技能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进步情况、学习态度等;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足球大单元教学结束后,不仅要测试学生的射门准确率、传球成功率等技能指标,还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遵守规则的情况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结束语
小学 3-6 年级体育与健康走班制大单元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实施、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确保走班制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开展。未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雪萍,谈韬涵,李嘉祺,吕祥文.KDL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下初中足球 大 单 元 教 学 对 学 生 足 球 兴 趣 水 平 的 干 预 研 究 [J]. 体 育 世界,2025,(05):149-151.
[2]张金良.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实践[J].当代体育 科技,2025,15(15):175-178.
[3]周珂,刘红跃,官桐,乔石磊,吴安月,牛晓.体育与健康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设计:从理念到实现[J].体育教育学刊,2025,41(01):1-9+103.
[4]韩鹏宇,朱万枨,王少华,刘红跃,官桐,周珂.基于课程标准的水平四篮球大单元设计构建与实现路径[J].体育教育学刊,2025,41(01):17-24.
[5]刘皓晖,尹志华,万雪,郭歌,郭振,刘波.指向核心素养的体育大单元教学理论释析、实践价值与设计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4,44(05):88-96.
[6]王姗姗,李乐虎,王健.大概念统摄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价值、现存问题及纾解路径[J].体育学刊,2025,32(01):14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