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
夏文英
华夏育才学校 610036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现状与挑战
(一) “双减”政策对英语作业设计的新要求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对初中英语学科提出了减量不减质的核心要求。这一政策导向意味着英语作业必须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政策要求英语作业设计实现三个根本转变:从重复性机械训练向创新性思维培养转变,从统一化标准作业向个性化分层设计转变,从封闭式书面练习向开放式实践活动转变[1]。每一项作业都需要精准对接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发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养的教育功能,在减负的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协调发展。
(二)当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英语作业设计模式暴露出明显的不适应性问题。作业形式过度单一化,以抄写单词、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为主,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械 重复的模式不仅消耗学生大量时间,更难以有效促进语言能力的真正提升。作业内容重复性和低效 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误区,缺乏深度思考和主动探究。更为严重的是缺乏 切”的布置方式既让基础薄弱学生感到吃力,又无法满足优秀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评价方式上,过分注重完成情况和标准答案正确性,忽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过程,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反馈机制。
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探
(一)构建分层化作业设计体系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作业体系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2]。这一体系应当以基础巩固层、能力提升层、拓展创新层为主要框架,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学习挑战和成长机会。
基础巩固层主要面向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群体,作业设计注重夯实语言基础。通过设计有趣的词汇记忆游戏、情境化的语法练习和简化的阅读材料,帮助这部分学生建立学习信心,逐步提高语言基础能力。作业形式可以包括词汇配对、语法填空、简单对话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能力提升层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业设计重点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技能。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语言交际任务、多样化的阅读理解活动和创意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这一层次的作业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拓展创新层服务于英语基础较好的优秀学生,作业设计融入更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元素。通过设计跨学科主题探究、批判性思维训练和创新性表达任务,引导优秀学生在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二)开发项目驱动式作业模式
项目驱动式作业模式以真实的学习任务为核心,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发展英语语言能力[2]。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完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题探究项目围绕教材单元话题展开深度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主题时,可以设计“我的绿色校园提案”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收集、方案设计等环节,运用英语完成一份完整的环保提案。这种项目不仅能够巩固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践体验项目则更加注重语言的社会实践功能,通过真实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使用中提升英语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求他们用英语与国际友人交流,记录服务过程并撰写感悟报告。
(三)融合数字化技术创新作业形式
多媒体作业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录音作业,学生可以练习英语朗读和口语表达,教师则可以针对每个 化指 像作业让学生能够展示英语戏剧表演、情景对话等活动,既提高了学 作业形式突破了传统书面作业的局限,让英语学习更加立体化和 学习模式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小组讨论、文档共 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也提高了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出指导和帮助。
(四)建立多元化作业评价机制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合作表现和问题解决策略,给出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结果性评价则关注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程度,两者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学习诊断。
多主体评价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学生自评能够培养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同伴互评促进了合作学习和批判思维的发展,教师评价则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三种评价主体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立体化的评价网络,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习的有效工具。
个性化评价标准的建立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期望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获得进步和发展。同时,利用评价结果指导后续的作业设计,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创新的实施策略与保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策略
作业设计创新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要求,掌握先进的作业设计理念和方法[3]。
专题研修活动应当围绕作业设计的核心技能展开,包括分层设计技巧、项目开发方法、数字化工具应用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在培训中真正掌握创新方法。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和一线名师分享成功经验,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启发。同伴互助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组织作业设计比赛、经验分享会和集体备课活动,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让教师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
(二)学校管理制度与协同机制建设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协同机制是保障作业设计创新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学校需要建立科学的作业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确保创新实践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学科组协作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统筹各学科作业总量,避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通过定期的学科组会议和跨学科交流活动,协调各科作业安排,实现整体减负目标。家校沟通机制的完善有助于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和个别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作业创新的意义和做法,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夏艳萍. “双减”视域下初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策略[J]. 读写算, 2025, (26): 13-15.
[2]王玉娇.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多元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 中学生英语, 2025, (32): 137-138.
[3]高洁琼. “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J]. 中学生英语, 2025, (26):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