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彦男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中学校 133700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学习内驱力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原因

(一)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互动性不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内容枯燥:语文教学内容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感。

评价方式片面: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

(二)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原因

学习兴趣缺失:语文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抽象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外部压力过大:高考的压力使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任务,而非一种兴趣,导致学习内驱力不足。

三、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诗歌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情节。

(二)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创设一个贾府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

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故事中的情节,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情境拓展:通过情境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计划性。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计划执行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预习法、精读法、批注法等,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精读和批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

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研究。

(四)运用信息技术

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在线测试等,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互动教学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如希沃白板、腾讯会议等,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进行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投票表决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大数据分析: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案例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案例

在一次语文课上,教师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的片段,引入对《过秦论》中“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这句话的讲解。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对“ 瓮牖绳枢” 等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其含义和背景。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案例

在讲解《雷雨》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家庭聚会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的角色,进行情境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深入体会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这种情境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并撰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交流阅读心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的案例

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在线测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五、结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文素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王晓明.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2): 45-47.

李华.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22.

张伟.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3):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