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研究
秦磊
河北民诚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 05000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土地相关数据,进行国土空间土地资源管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应运而生。然而目前的土地资源管理数据分析方法在土地资源的分布模式识别和分类评估方面,由于缺乏高效的空间分析和聚类技术,存在分析结果精度和效率不高的问题。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其具有解释空间模式和过程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土地和环境特征等领域。空间聚类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其具有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和处理大型数据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分类领域。因此,本文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土地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土地资源管理的方法。该方法的创新点和贡献在于将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聚类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国土空间土地资源分布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期望该方法能为国土空间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国土空间规划中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意义
1.1 资源约束与可持续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农业用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成为重中之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推进土地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不扩大土地供给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不仅直接关联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也对国土资源的长期可持续管理产生深远影响。此外,推行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能够助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为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导致城市边界无序扩张,引发了交通堵塞、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要实现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需要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策略,如增加建筑密度、提高土地使用的综合效益、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够增强经济效益,还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 3 个维度上全面提升土地利用的综合效能,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经济层面而言,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缓解企业和个人在土地使用上的经济负担,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土地的市场价值。社会层面上,土地的高效利用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土地分配的过程中,实施科学规划和高效管理至关重要,这样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不当使用,确保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此外,在生态层面上,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平衡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矛盾突出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方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对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造成巨大压力。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蔓延现象严重,一些优质耕地和生态用地被征收为建设用地,导致农业生产空间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建设用地粗放散乱,存在空心村、宅基地闲置等现象。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强度降低,土地闲置和废弃现象日益突出,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2.2 生态用地保护不足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用地保护不足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城镇扩张、工业开发、交通建设等活动对生态空间造成了巨大挤压,导致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持续萎缩。诸如湿地、森林、草地等重要生态用地类型遭到不同程度的侵占和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干扰。同时,受一些因素影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不科学、不严格,缺乏刚性约束机制,使得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足、区域生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以往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的问题,缺乏对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开发方式的科学管控,对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不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先破坏、后治理,先污染、后修复的发展模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系统性退化。
3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的优化对策
3.1 构建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
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尤为重要,推行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模式不仅是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的必要路径,还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通过合理整合不同的土地功能,能够实现居住、商业、文化、休闲和生态等多种用途的共存与融合,从而显著提升城市的整体价值与品质。数据显示,城市土地的多功能开发模式能有效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大约可提高 30‰ 。这一显著的提高,源于土地功能的合理调配,其他有助于降低城市用地的扩张压力,缓解城市“ 摊大饼” 式发展的弊端。同时,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模式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应对能力。此外,推广多功能土地利用提升了社会的包容性与公平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确保每一个社区都能够便捷地获取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服务。
3.2 推动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
协同经济结构转型与土地利用变革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各地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合理的土地产权体系和科学的土地利用模式不仅改善了土地资源的配置,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首先,明确的土地产权关系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生产和经营环境。通过制定和执行公正的土地政策,确保企业的土地权益,有效降低创业门槛,激励更多创业者投资和发展。其次,灵活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集中,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最后,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能够激发创新潜力,支持地区经济的转型。土地的整合利用与多功能开发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让创业者在土地利用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
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未来,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等多元目标,不断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同时,还需加强科技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精确性。通过不懈努力,有望构建科学合理、富有弹性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任亚运.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更新与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研究[J].智能城市,2024,10(07):75-77.
[2]王璐.“ 三区三线” 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关系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4(12):77-79.
[3]包小慧.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