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行知思想,做新时代的教师

作者

赵霞

张家港市文昌幼儿园

想成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考一本教师资格证就可以持证上岗,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是一条需要努力、思考、学习的道路。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想要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事迹,让我受益匪浅,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一、心中有爱,让爱开花

陶行知先生说:“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我觉得更需要爱,用爱欣赏每一个孩子,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赢得爱,才能赢得对事业的热情,才能让爱开花。

1. 用爱欣赏孩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孟子曾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因为我没有去欣赏姚姚,让幼儿没能及时融入集体,差点造成严重的后果。从此之后,我所带的每一个孩子,我都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合适的时候表扬他们,我想爱一定会开花。

2. 用爱教育孩子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 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就不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有很多关于爱的教育故事,如:“ 四糖故事” ,这个学生遇到陶老这样的老师一定很幸福,犯了错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可以吃到糖果。其实,陶老的糖果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懂得了道理,这种爱的教育比任何惩罚都有效果。

3. 用爱对待孩子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育的源泉在于如何去爱孩子,他说:“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孩子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他缺乏安全感,有分离焦虑,更需要老师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特殊的,不可复制的,对待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爱。

二、无私奉献,为爱成长

1. 奉献精力和时间

“ 一年之计莫如数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甘于奉献青春和时间,全身心投入,为教育付出毕生的精力,我国的教育才能更加辉煌。

2021 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她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真的爱教育。当主持人白岩松说:“ 大姐这是在拼命啊。” ,她说:“ 拼一点就一点吧,现在是当妈的感觉......” 是啊,她把这群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愿意付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秉承的教育思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虽不如张桂梅老师那么伟大,但是我也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为孩子的明天而付出。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有这样的想法,相信我们得教育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必将迈上新的领域。

2. 奉献专业的知识

俗话说得好:“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 陶行知先生也说:“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除了要有专业的学前教育理论,还要具备基础综合文化素质,包括:人文地理、科技、环境保护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好问,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 奉献素质与修养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模仿,你想教出什么样的孩子,你就要是什么样的老师,用你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孩子。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奉献自己的素质与修养,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你的孩子还会不优秀吗?

三、不断创造,助爱飞翔

1. 思想的创造

“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要想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孩子,首先要培养孩子创造的思想,创造的思维。

2. 环境的创造

“ 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的创造力影响颇大。

3. 行为的创造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 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需要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儿童。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护,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行为。在平时的提问中,我们要避免提那些“ 是不是” ,“ 对不对” ,这样封闭性的问题,而是要多问“ 为什么” ,“ 你是怎么想” ,激发幼儿思考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幼儿个性的发展,“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唯有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才能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

四、务实求真,智爱智美

1. 追求真理,做有理想的人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职责是“ 教人求真”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 教人求真” ?他说:“ 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作为一名教师,要与孩子共学、共事、共修养,这才是真教育,这样才能教孩子“ 求真” 。如果教师没有崇高的理想,如何培养有崇高理想的孩子呢?

做一名有理想的老师,应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己;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尊重学生;追求卓越,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如果我们都具有这品质,害怕不会“ 教人求真” 吗?教育是永恒的事业,我将不断学习,求真务实。

2. 做人中人,做有道德的人

陶行知曾说:“ 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 何为“ 人中人” ?所谓“ 人中人” ,我觉得就是无私奉献、自立自强,有道德的人。一名优秀的教师怎么能缺少这样的品质呢?教师一直被誉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 园丁、春蚕、蜡炬” 。如果没有师德、师风、师能,有怎能称得上是老师呢?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堂堂正正的做人,做有德行的人;其次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对孩子有爱心、耐心、细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也在为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而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杨川.我向学生学点什么[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师陶学刊》(2017年1-2 月刊)[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分会, 2017:4. .

[2]董丽军.探究职业教育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J].职业教育,2014(09):34.

[3]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46.

[4]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