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用户安全意识提升路径及宣传教育策略
魏勇
德阳市金洋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618000
引言
城镇燃气已成为居民生活与商业运营的重要能源,但用户安全意识不足易引发泄漏、爆炸等事故,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当前,部分用户存在认知盲区、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现有宣传教育在精准性与实效性上仍有提升空间。
一、城镇燃气用户安全意识影响因素
1.1 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是决定燃气安全意识水平的核心变量,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行为习惯和风险感知三个层面。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用户对燃气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文化水平较高的用户通常更易掌握燃气设备原理、泄漏检测等专业内容,而对技术术语的理解障碍可能导致部分用户难以准确识别安全隐患。行为习惯具有持续性影响,长期形成的违规操作会弱化安全意识的实际转化,而注重日常检查的用户则能更敏锐地察觉异常。风险感知差异同样显著,经历过燃气事故或目睹相关案例的用户,往往对安全风险保持更高警惕,而缺乏危机体验的用户可能因侥幸心理忽视潜在危险。
1.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通过外部场景塑造用户的安全意识,可分为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类。物理环境的影响具有直观性,居住条件是重要载体:老旧小区的燃气管道老化、通风条件差等问题,可能使用户长期处于风险环境中却逐渐适应;而新建住宅的规范设施能通过硬件提示强化安全认知。社会环境的作用更具渗透性,邻里互动形成的安全氛围尤为关键,若社区内普遍存在违规使用燃气的现象,个体可能受从众心理影响降低安全标准;反之,物业定期组织的安全巡查、邻里间的隐患提醒,能推动安全意识的群体提升。
1.3 信息因素
信息的供给质量与传播效率直接决定安全意识的构建效果。信息供给的全面性是基础,当前部分用户安全意识不足,源于获取的知识碎片化仅了解燃气泄漏要开窗却不知如何正确关闭总阀,或知晓禁止明火却忽视电器开关风险。信息传播的适配性同样关键,若宣传内容脱离用户需求,或传播渠道错位,会导致信息接收效率低下。信息的权威性与时效性也会影响信任度:燃气公司发布的官方指南比非专业平台的碎片化内容更易被接受,而长期未更新的安全提示可能因设备迭代失去指导意义。
二、城镇燃气用户安全意识提升路径
2.1 认知强化路径
认知强化需从知识供给与思维引导双管齐下,构建系统化的安全认知体系。针对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设计分层教育内容:对老年用户采用图文手册、语音讲解等具象化形式,聚焦泄漏应急步骤、日常检查要点等实用知识。对青年用户开发短视频、互动问答等轻量化内容,融入燃气设备原理、风险预判逻辑等深层认知。通过场景化教学打破知识碎片化,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解析隐患形成、发展、爆发的完整链条,让用户理解微小违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因果关系。建立常态化知识更新机制,结合设备迭代同步更新安全指南,通过燃气公司 APP 推送、社区公告栏更新等方式确保信息时效性。
2.2 行为规范路径
行为规范需通过引导、监督、反馈的闭环设计,推动安全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操作源头建立规范指引,燃气公司在开户、检修时同步提供一对一操作演示,针对连接软管、调节阀门等关键环节发放步骤卡片,让用户形成标准化动作记忆。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强化行为约束:社区网格员定期开展入户巡查,对私接管道、遮挡气表等违规行为现场提醒并协助整改,鼓励用户通过社区群上传自查照片,形成邻里互督氛围。建立正向激励与负向警示结合的反馈机制,对长期保持规范使用的用户给予检修优先权等奖励,对曾出现违规行为的用户进行重点回访教育。
2.3 环境保障路径
环境保障需通过硬件升级与氛围营造,打造渗透式安全提示环境。在物理环境层面推进设施优化,对老旧小区燃气管道进行标准化改造,同步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自动切断阀等安全装置,通过硬件强制保护降低风险容忍度,在厨房等使用场景设置视觉提
示,如在燃气灶旁张贴关火后关阀标语、在软管连接处标注 定期更换提醒。
三、城镇燃气用户宣传教育策
3.1 分群体宣传教育策略
要细分受众,制定有针对性的媒体策略。对老年群体,需突破低门槛、重互动的模式:在社区中进行点对点的入户宣传,借助实物加深记忆点,设计形象醒目、图文并列的宣传册,在大字号上书写每一步的执行步骤,辅以趣味小漫画代替文字表述;增加社区小集会,采用“口述身边事”而非“理论讲说事”,营造老人间老友记风格,倡导共同分享使用体会。对青年群体,主要借助数字化与场景化的力量:利用年轻人常使用的社交网络推出 3 分钟以内的通俗视频,介绍天然气着火等原理性知识,制作 H5 小游戏,通过隐患比对、隐患躲闪等益智玩法传达安全信息;结合租房场景应用设计,推出“新进住户”指南,在说明用气相关注意事项时,特别对热水器安装规范、软管更换时限等内容加以关注;对商业群体,要突出专业、关联性,安排工程师对使用燃气设备的负荷标准进行介绍和解释,结合行业安全事故案例描述燃气设备违规使用对运营许可的负面影响,以增进安全与经营的关系认知。
3.2 多元化宣传教育方式
主题宣传倡导多角度呈现,形成线上+线下交互传播。线下的场景体验需注重身临其境,在小区的空旷场地搭建安全体验屋,模拟厨房常见安全隐患,结合所讲解内容进行实地指认,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居民产生风险认知;举行应急演练进小区活动,在消防技能教授的基础上,将灭火器使用技巧、煤气总阀门关闭等亲自实践,通过可操作性加深记忆度。线上部分突出轻松快捷,提升趣味性和渗透性。以燃气公司 App 为平台,在 App 上有一个专门的安全宣传教育专栏,各个模块是按照我们日常的维保、应急的状况和其他进行一个区分,内容放入;在线上我们还会通过社区的微信群,定期、不定期地给居民推送相关的安全小提示,我们会提供相对居家化风格化的文案,通过文案吸引居民的注意力;我们还会在短视频 APP 上进行主题性的内容征兆,形成一个话题的挑战,请大家积极上传一些家庭安全日查的一些内容,通过用户的生成(UGC)的内容来获得传播。
3.3 宣传教育效果评估
评价的效果应该有多个维度的标准,不可仅仅用是否参与了活动来评价。首先要了解他们对于天然气相关问题的认知:比如,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随机抽取一部分人,了解一下他们一旦燃气发生了泄露,是否能够打开灯等一些简单的问题,了解一下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可以请参加此项目的部分居民开展访谈会,了解一下居民们对于安装天然气之后安全意识的体会,听取大家对于燃气安全方面影响认识的变化和理解程度,一些良好的习惯和技巧。第三点是要关注在使用的整个期间他们对于燃气设施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他们主动约请我们的专业的人员进行检修的频次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在一些防灾的意识层面是否有提升。第四点要重点关注这个环境中整个系统对这件事情的整体效果,在报警器的设置过程中,软管更换的过程中,是否到了国家标准,有没有让加装报警器的面积和数量有了一个提升。
结语
本文围绕城镇燃气用户安全意识提升,提出认知、行为、环境三方面路径,及分群体、多元化宣传教育策略与效果评估方法。这些对降低燃气事故、保障安全意义重大。后续可结合实践优化策略,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成效,助力构建更安全的城镇燃气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俊峰,阎海鹏,陈云玉.城镇燃气用户工程室内暗设管道研究与建议[J].煤气与热力,2021,41(07):23-29+45-46.
[2] 席丹, 陈泂杉. 城镇燃气行业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上海煤气,2024,(06):2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