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慕课"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王瑾曼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
课题名称:体育“慕课”建设现状与未来趋势 课题编号:2023SJYB0283
摘要:高校体育慕课作为线上教学模式的重要延伸,在打破时空限制、共享优质体育教学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受体育学科本质属性的影响,其在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师资与技术的适配困境、课程评价的单一困境、以技能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困境等,影响着开展效果。本文基于此,旨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慕课的开展进行研究,分析其开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慕课;开展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慕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然而,体育教学的核心在于“身体实践”,其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理论的传授,更侧重于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增强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这一特殊性使得慕课在高校体育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旨在对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慕课”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高校体育“慕课”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实践环节的缺失困境
高校的体育课程离不开场地、器材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而慕课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模式,其无法提供真实的运动环境,如篮球场、游泳池、足球场等,导致学生在课下学习过程中,难以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并且,体育教学强调“言传身教”,如篮球投篮姿势、武术动作发力、瑜伽体式调整等,需教师实时观察、纠错和示范。而慕课,学生只能通过视频观摩体育教师的动作,无法获得教师的亲手指导和纠正,一旦一些错误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甚至可能带来运动损伤的风险。
(二)师资与技术的适配困境
慕课又称开放在线课程,需要教师在具备专业的体育技能基础上,掌握视频拍摄、剪辑、动画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然而,高校很多优秀的体育教师大多擅长线下实操教学,缺乏慕课制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很多只会简单的直播连麦、在线打卡等简单的技能,进而导致二者难以有效融合,未发挥慕课的优势,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
(三)课程评价“单一”的困境
目前许多体育慕课的评价体系仍局限于理论测验、视频观看时长和线上讨论等维度,这类评价方式虽然易于量化、便于平台自动管理,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们无法有效捕捉和衡量体育教学核心目标,即学生的运动技能习得水平、身体素质的切实提升以及体育精神与团队协作素养的真实发展。这种侧重于静态知识和线上参与度的评估框架,与体育教育强实践性、高互动性的本质之间存在显著脱节,导致学习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成长过程。
二、推动高校体育慕课开展的建议
(一)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鉴于目前高校体育开展慕课中存在和实践环节缺失的困境,可以推行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来进行破解。该模式并非简单的线上与线下的机械叠加,而是通过系统化设计与有机融合,实现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的优势互补。线上,即慕课部分,主要承担理论性与认知性知识的系统传授。其内容可聚焦体育文化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各类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重要赛事介绍)、运动原理(人体力学在技术动作中的应用、能量代谢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裁判规则与战术理论、关键技术动作的慢动作分解、多角度演示与常见错误分析等。线下,即实体课堂,教学重心应包括在教师指导和即时反馈下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与巩固、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教师通过密切观察,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个性化纠错与辅导、组织分组对抗、教学比赛和模拟实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竞技中运用战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鉴于目前高校体育慕课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师资与技术的适配困境,本文建议可以加强师资的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以破解这种教学困境。如组织教师对慕课的核心概念、优势,意识到慕课是体育课堂的延伸,而不是完全替代,慕课的设计、视频制作、平台操作等技能的专项培训。培训过程中,可以组织教师就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Coursera上优秀的体育类慕课进行学习,学习国内外知名平台的内容设计、拍摄手法和互动策略。还需要组织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每一个培训配相应的实操练习。同时,建立跨学科合作团队,整合体育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和影视制作人员的优势,共同打造高品质、高水准的体育慕课。
(三)构建多元综合考核机制
鉴于目前高校体育开展慕课中存在着课程评价单一的困境,因此,需要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综合考核机制。如线上评价+线下考核的评价体系,线上进行理论测验,线下注重技能考核。线上的理论测验需要包含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实践反馈、以及运动打卡等,线下技能考核包含技能实操、体能素质、课堂表现、体育精神等。评价内容都包含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智能手环、运动手表等监测心率、卡路里消耗等数据,并将数据接入慕课平台,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体育课本质特点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慕课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实践环节缺失、课程评级单一、师资与技术不适配等,影响着慕课优势的发挥,也影响着体育课教学效果。慕课的应用,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眼神,而不是完全替代课堂,因此,需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还需要积极引入智能技术、优化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才能完全能够突破传统壁垒,成为拓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潘大洋. 慕课在综合性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探索及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08):108-110.
[2]左自立,张自云. 信息化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探讨——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5,(03):118.
[3]宋明欣,逄涛. 慕课在高校体育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8):114-116.
[4]霍炎. 慕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3):156-158.
[5]龚寒影.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慕课”的困境及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