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李春荣
江西省宁都县固村中心小学 ,342815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逐渐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将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小学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路径;教育策略;
引言: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劳动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内容。将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还能有效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小学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意义
小学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勤奋、节约、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劳动教育通过实际参与劳动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同时,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伦理道德教育,学生能在具体的劳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劳动教育还能帮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不仅在认知上理解劳动的价值,还能在情感上与劳动产生共鸣,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小学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路径与策略
(一)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构建的关键期,在授课中,通过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将课堂讨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常见的劳动活动,如家庭劳动、社区志愿服务、环保清洁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实际体验中感知劳动的价值。在《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环保活动,例如清理校园环境、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等,鼓励学生亲身实践,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责任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增强劳动意识,还能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责任、环保和集体主义等相关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劳动活动的社会影响,帮助他们理解劳动不仅是个人行为的体现,也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这样,学生在劳动中不仅学会动手,还能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培养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坚持故事引导,深化学生的劳动感情
儿童的情感世界丰富且易于共鸣,因此,在课堂上通过讲述与劳动相关的故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深化他们的劳动意识。例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废物利用的真实故事,如一些普通家庭通过巧妙利用废旧物品创造有用物品的案例,帮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创造性和乐趣。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理解劳动的智慧与价值,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动手操作,学会珍惜资源、节约用材。通过故事,学生还能够认识到,劳动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更是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不仅是物理上的付出,更是一种智力和创新的劳动,从而增强他们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培养他们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之才。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也能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丰富活动形式,涵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应设计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价值。例如,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时,可以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整治或社区公共秩序维护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园清洁、交通疏导、文明宣传等实践,了解公共秩序的维护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劳动中感受到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体会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进而在行为和思想上更好地践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从而推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权利,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通过实践,学生还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小小的劳动行动都在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进一步增强对劳动的尊重与认同。
结束语:
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思维发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弘扬传统美德。通过生活元素的引导、故事教学的深化和丰富活动的拓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情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入需要教师的创新实践,也需要教育体系的支持与落实。未来的教学应不断优化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施彬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践[J].亚太教育,2023,(12):76-78.
[2]施苏玲.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J].学园,2022,15(3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