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十五分钟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作者

钟宜君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 2⋅15 专项行动”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旨在通过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文将从十五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十五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意义

十五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在2⋅15 专项行动”的推动下,各学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跑步、球类运动等,以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二、十五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和压抑,而课间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暂时摆脱学习的束缚,释放压力。运动中的快乐元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绪状态,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参与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运动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沟通和协作,这些技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竞技中的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这些经历,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调整心态并寻求新的机会。这种抗挫折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三、建议与对策

1. 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推进十五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在运动中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兴趣。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设置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和舞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引入竞技性更强的球类运动或田径项目,满足他们挑战自我、追求成就的心理需求。同时,定期更新活动内容,保持新鲜感,也是激发学生持续参与的关键。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进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活动质量

教师是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体育专业素养和教学组织能力,是确保课间体育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的体育培训课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科学的运动训练技巧。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课间体育活动的最佳实践方案。通过培训和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体育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

3. 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评价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时,学校应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能指标提升,更要重视他们在活动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进步。传统的体育评价往往过于强调体能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态度变化。为了更全面地评价课间体育活动的成效,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如学生的情绪状态、自信心、合作精神等。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和观察记录,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激励机制,对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种关注心理健康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际效果,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十五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释放学习压力、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人际交往以及提高抗挫折能力。因此,各学校应积极响应 2⋅15 专项行动”的号召,加强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聚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永州启动专项治理试点工作 [J]. 读写算 , 2025,(06): 2.

[2] 马爱萍 . 家校合作中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心理培养 [J]. 文理导航 ( 上旬 ), 2025,(02): 82-84.

[3] 王灏 . 浅论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N]. 河南经济报 , 2025-01-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