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材料成本控制

作者

薛德坤

264000 身份证:370785199102159319

0 引言

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项目总造价中占比高达 50%-70% ,其控制水平直接决定项目经济效益与管理质量。传统项目管理中,材料成本控制存在采购计划粗放、库存积压严重、现场消耗失控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与成本超支,制约项目盈利空间。随着建筑行业竞争加剧与利润空间压缩,精细化的材料成本控制成为提升项目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材料成本控制正从被动核算向主动管控转变,从分散管理向全周期协同升级。深入研究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对推动项目管理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工程项目材料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采购环节因素

采购是材料成本控制的起点,其决策科学性直接影响成本基准。采购计划与施工需求脱节会导致材料规格不符或数量偏差,增加退换货成本;供应商选择不当会面临价格虚高、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影响成本与质量双重目标;采购流程不规范存在暗箱操作风险,导致采购溢价;合同条款不完善则可能引发结算争议,增加额外支出。采购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与流程缺陷,是造成材料成本失控的重要源头。

1.2 库存管理因素

库存管理是连接采购与使用的关键环节,其合理性影响资金占用与周转效率。库存过量会导致资金积压、仓储费用增加,甚至因材料变质产生损耗;库存不足则会造成施工中断,引发工期延误与赶工成本;库存信息失真会导致补货决策失误,形成恶性循环;仓储管理不善如堆放无序、防护缺失,会加剧材料损耗与变质风险。库存管理的粗放化,会显著增加材料隐性成本。

1.3 施工使用因素

施工阶段的材料消耗是成本实际发生的核心环节。施工工艺不规范会导致材料浪费,如切割不合理、配比失调等;领料控制不严存在超额领用或挪用现象,造成消耗失控;边角料回收利用不足会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质量检验疏漏导致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引发返工浪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会使材料实际消耗远超定额标准,直接推高项目成本。

1.4 外部环境因素

材料成本受外部环境波动影响显著。市场供需变化导致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如钢材、水泥等主材价格上涨会直接增加采购成本;政策调控如环保限产、运输管制会推高材料流通成本;供应链中断风险如供应商违约、物流受阻会导致应急采购溢价;自然环境因素如潮湿天气引发材料变质,也会造成成本损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材料成本控制带来较大挑战。

2 材料成本全周期控制体系构建

2.1 采购环节的优化策略

构建科学的采购管理体系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建立需求精准预测机制,结合施工进度计划与设计图纸,编制动态采购计划,确保材料规格、数量与工程需求匹配;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资质审核、价格比对、履约评估建立合格供应商库,实现优质优价采购;推行阳光采购流程,采用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模式降低人为干预,规范采购行为;强化合同管理,明确价格调整机制、质量标准与违约责任,规避结算风险。

2.2 库存管理的精准调控策略

实施精细化库存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库存定额标准,根据施工进度与材料特性设定安全库存量,避免过量库存;应用信息化库存管理系统,实时追踪材料入库、出库、库存状态,实现库存信息可视化;推行 JIT(准时制)供应模式,减少中间库存环节,实现材料按需进场;优化仓储布局与防护措施,分类存放材料并采取防潮、防锈处理,降低损耗风险。精准的库存调控可减少资金占用与浪费。

2.3 施工使用的消耗控制策略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消耗管控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标准,将消耗指标分解到各施工班组与工序,明确控制责任;推行限额 根 工进度与定额标准核发材料,超额领用需审批追责;加强施工工艺指导,规范操作流程以提 料利用率 ,减少切割损耗与配比浪费;建立边角料回收利用机制,分类回收可再利用材料,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过程管控可有效减少不必要消耗。

2.4 市场风险的预警应对策略

建立市场风险防控机制以应对外部波动。构建材料价格监测体系,实时追踪主要材料价格走势与供需变化,建立价格预警阈值;制定价格波动应对预案,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价格、建立战略储备应对短期涨价;多元化供应商选择,避免单一供应依赖,增强供应链韧性;投保材料价格保险,转移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风险预警机制可提高成本控制的预见性与灵活性。

3 材料成本控制的协同实施路径

3.1 管理流程的一体化整合

管理流程的一体化整合是实现材料成本协同控制的核心路径。 打破采购、库存与施工部门间的管理壁垒,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消除各 度计划与实时库存数据动态调整采购方案,确保材料供应与 享材料库存数量、规格及存放位置,科学指导领料节奏与用量 购与库存部门,为后续采购计划优化和库存调整提供依据。通过全流程整合形成 管理链条,有效消除信息孤岛造成的成本浪费,提升整体管控效能。

3.2 技术赋能的数字化管控

技术赋能的数字化管控是提升材料成本控制精度的核心手段。借助BIM 技术构建三维模型,对各施工环节材料用量进行精确测算,为采购计划制定提供数据支撑,避免用量估算偏差。在库存区域部署物联网感知设备,实时采集材料库存数量、存储环境温湿度及完好状态等信息,当库存低于阈值或出现异常时自动触发补货提醒或预警信号。开发集成化材料成本管理平台,整合采购订单、库存变动、消耗记录等全流程数据,自动生成成本分析报表,实现材料成本数据实时可视化,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管控精准度。

3.3 责任机制的精细化落实

建立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成本控制职责,将材料成本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推行成本责任制,将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建立成本节约激励机制,对超额完成控制目标的团队给予奖励。责任机制的落实可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形成“人人控成本、处处降消耗”的管理氛围。

4 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材料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采购、库存、施工等多个环节,受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多重因素影响。通过构建全周期控制体系,实施采购优化、库存精准调控、消耗动态监测、风险预警等策略,可实现材料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依托流程整合、技术赋能与责任落实,形成各环节协同联动的控制机制,结合制度规范、人员能力与监督考核的保障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材料浪费,减少成本超支,提升项目经济效益。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材料成本控制从经验管控向数据驱动转变,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李永祥,李雯涵.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的成本控制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22,(11):99-101.

[2] 叶尔兰·蒙古别克,玛依拉·哈布多拉.建筑工程中的成本管理[J].农家参谋,2020,(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