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

作者

高维莲

泸西县第二中学

一、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重要力量。这门学科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功能 , 更肩负着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道德观和科学法治观的重要使命 , 因此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在当前教育发展阶段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能力体系, 具体指学生在系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 通过知识内化、能力训练和品格养成所逐步形成的 , 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结构层面分析, 它不仅涵盖了对道德规范的认知理解、对法治原则的理性认同, 还包括社会责任感的自觉担当、公民意识的主动建构等多个维度, 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也是新时代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基础性要求。

三、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 拔节孕穗期",这一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转折期,他们的道德判断标准、法治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认知都处于动态发展和逐步定型的过程中。在这一特殊发展阶段,通过系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其对法治精神的尊崇与信仰,以及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意识,这种素养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品德的完善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更为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强化课程内容的德育功能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深度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 ,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家庭生活和社会现象出发 , 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规范的价值观念和法治原则,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辨别能力,以便将抽象的道德认知和法治知识转化为学生们自身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

(二)注重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 , 也是核心素养从认知层面转化为行为自觉的关键途径。学校和教师应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 如社区志愿服务、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校园法治文化节、模拟法庭实践等 , 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和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规范的实践价值和法治规则的现实意义。通过积极的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我们的教育,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道德规范。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更好地了解如何遵守法律,并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以及教学方式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很久。教师应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严格规范自身言行 ,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和感染学生 , 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标杆和法治榜样。同时 , 教师还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特点 , 根据不同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法治认知基础 , 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引导策略 , 通过个别谈心、小组合作、分层作业等方式 , 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道德素养和法治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构建家校共育的育人环境

家庭作为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首要环境 , 其教育功能在核心素养培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家长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孩子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的发展。学校应主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访交流等多种形式 , 向家长普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 , 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和品德发展情况。同时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重视家庭美德建设和法治意识培养 , 在家庭生活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 , 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 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良好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在建设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律基础方面,这项任务既漫长又困难,因此必须由各级政府、专业人士、学校老师以及全体公众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功。仅仅依靠将学生的需求放到首位,并且结合其个性、兴趣、爱好等因素,我们必须努力寻找一条适应当今的课程模式,并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手段来帮助孩子建构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环境,并最终形成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国家。未来,教师应当积极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教学研讨与实践尝试,努力增强学科教学的精准性与可行性,以期培养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法治信念以及极大的社会担当精神的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1] 朱文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13).53.DOI:10.3969/j.issn.1674-6058.2017.13.031.

[2] 张崧 .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J]. 中国德育 .2017,(15).66-68.

[3] 徐翠凤.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科普童话 .2017,(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