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珠海珠澳湾世纪中心项目中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技术优化研究

作者

周许良

身份证:43250319780129701X518000

0 引言

珠海珠澳湾世纪中心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建筑,集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高度超300 米,对基础承载能力和沉降控 具有典型的滨海沉积特征,从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淤泥质黏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显著。其中,淤泥质黏土含水率高达 60% 透性强;岩层埋深起伏大,最大落差达15米。这种复杂地质条件导致传 量波动大、环境风险高等问题。因此,开展针对性的施工技术优化研究,对保障 提升复杂地质桩基施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地质条件特征与桩基施工难点

1.1 地质条件核心特征

项目场地地质呈现“三层两界”的复杂结构:表层为1-5 米厚的人工填土层,含大量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均匀性极差;中层为10-25 米厚的淤泥质黏土层,呈流塑状态,具有高压缩性和低抗剪强度;下部为5-10 米厚的砂卵石层,颗粒级配不均,渗透系数大;底部中风化花岗岩层岩面坡度陡峭,局部存在溶蚀空洞。各土层界面过渡突然,物理力学指标突变,如淤泥质黏土与砂层交界处的承载力从50kPa 跃升至300kPa,给桩基穿越带来极大难度。

1.2 桩基施工主要难点

复杂地质条件导致施工面临多重挑战:在淤泥质黏土层钻进时,孔壁易因侧向压力失衡发生坍塌,形成缩径或扩径;砂卵石层中钻进易出现漏 卵石颗粒 能造成钻头卡滞;岩层起伏导致桩长差异显著,成孔垂直度控制难度大;施工过程中若降 当 可能引发周边 体沉降,影响临近市政设施安全。此外,不同地层对钻进设备的磨损程度差异大,传统单一工艺难以兼顾效率与成本,亟需针对性的技术优化。

2 桩基施工技术优化方向

2.1 钻进工艺与设备适配优化

根据不同地层特性构建“分层钻进”技术体系:针对填土层采用“冲击+旋挖”复合工艺,先用冲击钻机破碎大块障碍物,再用旋挖钻清渣,减少设备损耗;淤泥质黏土层选用大扭矩旋挖钻机,配备锥形齿状钻头,控制钻进速度在0.5-1m/min,同时通过钻杆加压平衡孔壁压力;砂卵石层应用气举反循环钻进,利用压缩空气形成高速上升液流,提升携渣效率,维持孔内水头高于地下水位 2m 以 岩层段采用液压潜孔锤与旋挖钻组合工艺,通过高频冲击破碎岩石,钻速较传统 升 30%以上 。设备选型上,根据地层硬度动态调整钻头类型,软土层用耐磨合金钻头,岩层用金刚石复合片钻头,降低工具损耗率。

2.2 泥浆护壁体系创新

建立“动态配比”泥浆护壁技术:针对淤泥质黏土配置高黏度膨润土泥浆,添加0.2%聚丙烯酰胺改善胶体率,使黏度控制在 25-30s,形成坚韧泥皮;砂卵石层采用钠基膨润土与CMC(羧甲基纤维素)混合泥浆,提高黏度至30-35s,增强护壁能力;岩层段适当降低泥浆密度至1.1-1.2g/cm³,减少沉渣附着。创新应用“分级循环”泥浆处理系统,通过振动筛、除砂机、离心机三级净化,使泥浆回收率提升至80%以上,同时实现废弃泥浆的固化处理,降低环境污染。

2.3 成桩质量动态管控技术

构建“实时监测-及时调整”的质量控制体系:采用自动化测斜仪全程监控成孔垂直度,每5 米记录一次数据,偏差超过1%时立即调整钻机角度;应用超声波孔壁检测仪检查成孔质量,确保孔径误差控制在±50mm 内;清孔阶段采用“双阶段”工艺,先用反循环清除大颗粒沉渣,再用正循环精细清孔,使沉渣厚度≤50mm;钢筋笼安装采用“分节吊装+定位导向”技术,在软土层区段设置加强环,确保保护层厚度均匀;混凝土灌注时使用导管埋深自动监测系统,控制埋深在2-6m 范围,避免断桩、夹泥等缺陷。

2.4 环境风险防控技术

针对周边敏感环境开发“立体防护”体系:沿施工区周边设置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渗透系数控制在10-7cm/s以下,防止施工降水影响周边土体;建立自动化沉降监测网,布设20 个监测点,实时传输数据,当沉降速率超过2mm/d 时启动预警;采用低噪音液压钻机替代传统柴油钻机,将施工噪音控制在70 分贝以下;设置封闭式泥浆池与废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通过“跳打施工”工艺减少对土体的连续扰动,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小于48 小时,降低挤土效应。

3 技术优化实施效果与应用价值

3.1 实施效果提升

技术优化后,项目桩基施工效率显著提升,平均成孔时间缩短 25% ,其中岩层段钻进效率提升最为明显;成桩合格率从传统工艺的92%提高至 99% ,断桩、缩径等缺陷率下降 80%= ;施工期间周边土体最大沉降量控制在15mm 以内,未对临近设施造成影响;泥浆循环利用率提升至 85% ,减少废弃物排放 60% ,综合施工成本降低 12% 。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与环保标准,为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应用价值

该技术体系构建的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分层管控”模式,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传统单一工艺的局限,通过动态匹配地层特性与工艺参数,实现施工效率、工程质量与作业安全的精准平衡。其创新性体现在将地质勘察数据与施工技术参数深度耦合,形成可复制的“地质-工艺”适配模型。

对于滨海沉积区、软土广泛分布区等复杂地质环境中的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该成果提供了从设备选型、护壁设计到质量管控的全流程技术参考,可直接指导类似项目减少试错成本。同时,其融入的智能化监测与动态调整理念,推动桩基施工从依赖经验的粗放模式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智能化转型,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实践范式,具有显著的工程推广价值与行业引领意义。

4 结论

珠海珠澳湾世纪中心项目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的桩基施工技术优化,通过钻进工艺分层适配、泥浆护壁动态调控、质量实时监测与环境立体防护等创新措施,有效解决了塌孔、效率低、质量波动等难题,显著提升了桩基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与环保性。研究表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施工需坚持"因地制宜"的技术路线,通过多工艺协同与智能化管控,才能实现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双重提升。未来,随着BIM 技术、物联网监测等手段的深度融合,桩基施工将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为超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1] 程周炳, 唐敏, 闫艳艳, 等. 房屋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关键技术及管理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2023,(26):160-163.

[2] 李晓亮.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3,8(18):54-56.

[3] 祝俊宝.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