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评价体系优化
张宇珊 沈文峰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中心小学
引言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评价目标不够深入、评价方式片面、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评价思路,不断优化写作教学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构建多维评价指标,聚焦核心素养发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作文评价中,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字词运用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忽略了对核心素养的全方位评价。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打破单一化的以分数为导向的模式。比如在评价学生语法表达的基础上延伸到语句所传递的情感角度,以考量学生的语文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在进行“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单元的写作教学评价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首先看学生的用词是否精准,然后分析作文的内容结构,包括语言逻辑、修辞手法应用、语句通顺度等等。当有的学生写“故乡的老槐树像一位佝偻的老人,在风中轻轻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类生动的语句时应该给予肯定,因为他们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家乡的故事,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除此之外,家乡变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评估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在此过程中,整个教学评价过程目标变得丰富起来,能够综合反应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二、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写作成长轨迹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的积累。这样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该大力实施过程性评价,将学生从素材积累、提纲构思、草稿修改到终稿完成的各个环节记录下来,以更好的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教学策略作出针对性调整,增强教学评价的精准度。
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生活更美好”这一话题写作的评价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评估学生整个写作过程的表现,比如在写作初期对学生选题立意、素材选择等方面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令自己感受到美好的瞬间。当发现学生选题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以免影响接下来的搜集资料。或者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细节描写、情感抒发、语法等角度进行评价,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各个阶段的材料整理入档案,从其中会发现学生的进步,掌握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短板,进而专门的围绕这些内容再次讲解,夯实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推进多元主体参与,丰富评价视角
为了更全面的反馈学生的写作表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该转变仅以自身评价为主导的思路,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化的主体,让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促进其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学生自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同伴互评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家长作为了解学生的又一主体,他们参与评价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完成写作任务时的表现,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双向发展。
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这一主题作文评价为例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之后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比如有没有错别字、语句流畅与否、有没有偏题等等。然后组织小组进行作文互换,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互评能够从不同角度给出意见,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用“总- 分- 总”的结构完成创作,就会提出“开头设置悬念很吸引人,如果结尾能点明从中获得的启示会更完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搜集学生提出的想法,然后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总结。对于家长这一主体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其参与到课后写作任务,比如有的家长会评价“孩子能够主动完成写作,没有抵触情绪,值得鼓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写作内容投放在网络平台中,发动网友的知识力量,当学生收到陌生人的鼓励时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是必要的,有利于强化写作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持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加强过程性评价,设计多元评价主体体系,调动起学生参与写作的主动性,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开展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传玉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3):58-60.
[2] 樊雨艳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方式解析 [J].作家天地 ,2025,(0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