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引“心”未来 点亮前行灯

作者

唐健清 侯二榕

湖南师范大学专职辅导员 湖南省长沙市 410081, 周南学士实验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 410036

一、辅导背景

小李(化名),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曾确诊重度抑郁症,在校期间有服用过量安眠药、吃头孢后喝酒等自杀行为,经过家、校、医等各方努力,该生现已走出困境,毕业后在某实验中学工作。

(一)个人表现

经与学生交谈,观察其日常表现,据室友、班干部、任课教师、班导师和心理中心老师等反映,该生性格内敛,心思细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无违纪违规情况,无不良嗜好。

(二)身体情况

该生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重度抑郁症,有家族遗传史。具体表现为:通过医院 SCL-90、躁狂量表 BRM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等测试,有较大程度的狂躁症状,有中轻度幻觉、妄想症状,有强迫症状,有自杀意念,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日常睡眠质量不佳,主要通过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家庭情况

该生为校内建档 B 等级困难生,先后获校一等、二等助学金资助。该生一家五口人,父母均在家务农,无固定经济收入来源,其父亲患有抑郁症,父母感情不和,哥哥在某职校工作,双胞胎弟弟也患有抑郁症,毕业于某重点大学。

(四)学习情况

该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律性不强,曾休学一年,临近毕业时,有多门课程不及格,已达到校学业一级预警,饱受学业困扰,其思想包袱重,情绪低沉。

二、辅导过程

(一)案例过程

小李因学业和心理双重问题情绪低落,有着极端行为的表现,一方面他经常在网络平台发布大量消极的信息,打听学校关于在校学生死亡的赔偿金额情况,另一方面他主动要求和辅导员老师合影留念。在某日上午10 点,他因服药过量、嗜睡过重,直至中午 12 点还未醒,辅导员下寝发现及时,立即送往某医院救治,所幸学生身体并无大碍。面对学生反常的行为表现,辅导员第一时间向学院分管领导和校心理中心领导报告,并告知学生家长,每天都会来到宿舍掌握学生动态,24 小时与该生保持联系,陪同学生前往医院复诊、一起庆祝生日等,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此外,辅导员积极与任课老师沟通,对该生学业进行帮扶。临近毕业时,该生向辅导员袒露心声,他说:“老师,我那段时间真的扛不住了,已经准备跟你们告别的,幸亏你们及时关心帮助我,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辅导员一听,心里顿时感到后怕,但也感到很幸运,经过大家努力,小李顺利完成学业,逐渐走出困境。时至今日,小李与辅导员仍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分享他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二)案例定性

本案例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类发展性心理辅导问题中的情绪抑郁型案例。小李面对紧张、繁杂的课程压力,无法调整好学习状态,个人情绪压抑、焦虑,在人际交往上难以遇到知心朋友,生活上感到孤独,带有先天性精神病遗传史,故萌生自杀念头,有自残行为。

解决该案例,关键要做到快思维与慢思维相结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一方面,要及时对该生进行危机预防和干预,控制学生不好的态势,保障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要精准掌握学生个人情况,加强交流,多措并举解决学生困难。

(三)解决方案

1. 保持沟通,建立情感连接

面对小李反常的举动,辅导员通过微信、电话、走访宿舍、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其日常表现,增进与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感到暖心。此外,鼓励、督促身体发福的小李加强体育锻炼,努力调节身心,注重个人形象。

2. 及时汇报,启动危机干预

小李情绪低沉,有轻生的苗头,已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面对这种情况,辅导员立刻向学院领导汇报,商讨帮扶对策,并及时联系校心理中心领导报告学生目前状况。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辅导员陪同小李前往某三甲医院精神病学科就诊,寻求专家的帮助。

3. 联系家长,做好危机预防

小李出现反常的行为举止,辅导员第一时间联系小李的家长,告知其学生情况及存在的风险,希望家校两方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状况和情绪压力,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家长赶来学校当面了解学生状况。

4. 设置“哨兵”,筑牢安全防线

小李独自住寝,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辅导员安排两位学生干部搬到小李宿舍陪住,一方面建立微信工作群,与两位陪住同学保持沟通,实行每日三报制度,侧面了解小李身心健康状况,筑牢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叮嘱两位陪住同学对小李进行学习帮扶,辅导小李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帮助小李解决专业课程、实验遇到的难题,帮助小李克服学业困难。

5. 加强交流,搭建信任关系

本次危机后,辅导员加强与小李的交流,与学院领导、老师一起陪小李度过了一次愉快且难忘的生日,大家共进晚餐,分享生日蛋糕,同唱生日祝福歌,陪小李许下生日愿望,祝福他顺利完成学业、健康生活,还安排魔术表演,让小李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辅导员经常约小李去食堂就餐,安排他来办公室值班,协助老师们工作,让他的生活感到充实。毕业之际,辅导员为小李申请了求职就业补贴,指导小李修改求职简历,积极向小李推荐合适的招聘信息,积极帮助小李落实就业。

三、辅导效果

经过多方努力,小李情绪稳定,状态良好,临近毕业时,认真写论文、做实验,主动与老师和室友沟通,关注相关招聘信息。在学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辅导员与相关任课教师交流,及时反馈小李的特殊情况,在各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小李通过个人努力,各门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及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顺利毕业。

毕业后,他考取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积极投递简历,参加多场招聘考试,最终考入某实验中学工作,工作后经常与辅导员发信息交流,分享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四、辅导反思与启示

辅导员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危机事件,要重视和做好对相关事件的分析研判和总结归纳,努力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一)搭建“心”桥,筑牢基底加强感情融和

辅导员要及时关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处境和情绪动态,排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扎实开展与重点关爱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做好“周谈、月谈、季谈、节假日谈、事件变故谈等”重点时间节点谈话记录,提升谈心谈话深度、广度、准度,做好学生周、月、季的成长变化记录,实现全面了解,精准帮扶,引导学生向“问题痊愈”方向发展。

(二)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助力走出困境

学生性格迥异,成长经历不同,面临的问题程度不一;辅导员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做好心理问题普查工作,及时关注每位同学的身心状态;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遭遇家庭重大变故、情感受挫、学业挂科、经济困难等问题的学生,做到“一人一策”“一生一档”,根据个人特殊情况,寻求各方资源,针对性帮扶。

(三)凝聚合力,各方协作护佑健康成长

辅导员要不断健全家校沟通渠道,促进家校育人合力的形成。要联合学生干部、班导师、任课教师、学院领导、校心理中心教师以及家长、医院专家等校内外力量,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形成“ 1+N ”的育人模式。在各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更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走出困境。

(四)以劳育心,多措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具有启迪心灵,开启心智的综合育人价值。辅导员可依托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种植、陶艺、剪纸等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以劳强体、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育心,深度挖掘劳动育人的价值,能够给学生释放压力,在耕耘中思考,在忙碌中心安,让学生在劳动的润泽中拔节生长,持续涵养积极、乐观的品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焕发生命的光彩。

作者简介: 唐健清,199405,男,湖南长沙,侗族,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

侯二榕,199809,女,湖南长沙,汉族,硕士研究生,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劳动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YBA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