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数字时代老年人权利保障的治理困境与完善路径
唐成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一、数字鸿沟对老年人权利影响的深度剖析
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初源自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注,传统上被定义为技术接入拥有者与技术接入缺乏者之间的显著差异。随着研究的深入,数字鸿沟的理论框架已逐渐扩展,形成了包含接入沟、使用沟以及知识沟的三大主要维度,更全面地揭示了社会中不同群体在互联网可及性、使用能力和信息理解上的差异。接入沟,作为第一道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不同人群接入互联网的条件差距。这种差距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实力、政府决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使用沟,作为第二道数字鸿沟,则关注人们在数字技能和使用互联网上的差异。老年人在互联网使用上的技能和经验往往远低于中青年群体,导致他们在上网目的、使用网络应用的范围以及地理位置上都受到限制。
知识沟作为数字鸿沟的第三个维度逐渐受到重视。知识沟强调的是在信息理解和处理能力上的差异,即即便个体在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方面没有障碍,他们也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和数字知识而无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
因此,数字鸿沟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深刻影响老年人权利的社会问题。为此需要更多地刨析数字鸿沟对老年人权利影响。
(一)老年人数字资源获取的限制
接入鸿沟,作为数字鸿沟的一个重要维度,主要指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入互联网设备、获取数字化信息资源与服务上的机会差异。这一差异在当前我国社会中尤为显著,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这一群体而言,他们面临着严重的数字资源获取限制。
接入鸿沟的根源主要在于技术层面,具体表现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可及性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在城乡和地区间存在的不平衡,以及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策略中的优先级差异,导致了不同群体在获取技术机会和承担技术成本方面存在不平等现象。那些已经充分享受数字技术红利的群体持续推动技术创新,而老年群体和偏远农村地区的人群等弱势群体,在这场技术变革中却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承受着挤出效应,难以充分体验数字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
(二)老年人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差异
探讨数字鸿沟现象,特别是其在老年人群中的显著体现,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数字鸿沟,这一术语主要描绘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在采纳、运用数字技术及其相关技能上的显著差异。在我国,老年人群体在这一领域的差距尤为明显,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探究使用鸿沟的成因,笔者发现其背后交织着文化观念、技术特性、个人能力以及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文化上,老年人常被刻板印象所束缚,如体弱、反应慢、固执及保守等标签,这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自我认知,也促使市场及企业在产品与服务设计时忽略老年需求。个体层面,老年人因生理与认知能力的自然衰退,在数字学习与应用上显得力不从心,加之技术设计对老年用户的不友好,进一步拉大了这一差距。此外,个体的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也极大地限制了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三)老年人数字素养的缺失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知识获取的不平等现象,即知识鸿沟,愈发凸显,其根源主要在于不同社会群体在互联网接入条件、使用习惯及技能掌握上的差异。这一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因数字素养相对较低,往往更易成为网络诈骗和谣言的受害者。
知识鸿沟的形成,部分原因与使用鸿沟相似,涉及个体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资源条件的不均衡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此外,政策层面的网络监管体系尚待完善,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尚未完全形成,这对老年人获取正确知识和信息构成了额外障碍。
知识鸿沟的深远影响不仅在于加剧了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还深刻影响了老年人的知识获取效能感。在数字化浪潮中,信息门槛虽逐渐降低,但信息过载与信息隔离并存,信息风险也随之增加。对于数字技能较弱的老年人而言,面对信息的海量与不确定性,他们更容易感到迷茫、焦虑与不安。因此,解决知识鸿沟问题迫在眉睫。
二、实质平等理论视角下数字鸿沟的审视
(-) 政策繁杂与实质平等难以实现
在探讨数字鸿沟,特别是老年人数字素养缺失的问题时,法律层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各地在应对数字鸿沟问题时,纷纷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然而,这些政策的繁杂性和多样性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质平等的实现。一方面,各地政策的繁杂性导致了法律环境的不统一。由于不同地区对数字鸿沟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出台的政策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缺乏稳定可预期的法律环境使得老年人在数字领域中的权益保护面临挑战。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的网络风险和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完善,老年人在遭受网络侵害时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为了实现法律层面上的实质平等,笔者需要加强对数字鸿沟问题的法律规制。要推动各地政策的统一和协调,确保老年人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到一致的法律保护。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老年人在数字领域中的权益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时,还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二)老年人数字素养缺失与技术障碍
在探讨老年人数字素养缺失的问题时,技术层面的因素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技术时面临着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数字素养提升,也加剧了数字鸿沟的现象。
数字媒体和智能设备的不友好设计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许多智能产品的设计往往更侧重于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而忽视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更新也给老年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老年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相对较弱,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使得他们在掌握新技术时面临诸多困难。此外,一些新技术可能存在着较高的使用门槛,需要老年人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和基础知识才能使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在数字技术使用上的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笔者需要从产品设计、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友好、便捷的数字技术支持和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便利和福祉。
(三)信息接触层面的实质平等
在信息接触层面,实质平等的实现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老年人数字素养缺失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信息获取的不平等。由于老年人在数字技能上的不足,他们在获取信息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信息解读的困难。即使老年人能够接触到信息,他们在解读信息时也可能面临困难。数字化信息往往以复杂的格式和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信息利用的局限。老年人在信息利用方面也存在局限。
三、消除数字鸿沟的治理策略与路径构建
(一)法律与政策框架的构建
为应对数字鸿沟挑战、保障老年人数字权益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制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但要确保老年人享有平等的数字接入权、使用权和信息安全权,还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救济途径。这样才能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将老年人数字权益纳入法律保护范畴,为他们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领与支持。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企业研发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数字产品,比如健康监测、社交娱乐、生活便捷等多个方面。通过政策的引导和财政的扶持,构建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老年人数字融入支持框架。
建立健全的监管与评估体系的目标是为了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数字权益。这样的体系需包含尽可能全面的监管架构和明确的评估准则,用来强化对老年人数字权益保护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科学规划。对于法律与政策框架的构建是非常必须的。
(二)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与优化
在应对数字鸿沟难题、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这样的要求使得笔者不仅要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面,用来确保偏远地区和老年人群体能够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还要着力提高网络速度以及质量,这样可以满足老年人在线学习、社交娱乐、健康管理等相当多方面的需求。政府和企业通过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优化网络布局,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和稳定性,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可靠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从而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
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是研究当中需要克服的重点和难点。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生活的深入,老年人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是越来越大。基于此,笔者认为政府必须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而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应急处置能力,这样的做法能够确保老年人的数字生活安全。涉资基础设施的普及和优化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三)信息能力与数字素养的提升
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进程中,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是一项非常基础但却是相当关键的工作。这不仅仅要求笔者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并组织一系列数字技能培训班。举办的这些培训班应该有关于互联网基础知识、常用数字产品操作和在线服务使用等课程内容,通过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来帮助老年人逐步掌握使用互联网和数字产品的基本技能。还学要注意的是,培训班还应注重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不断地鼓励老年人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和实践,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字技能水平和自信心。
除以上的课程学习,数字素养教育也是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应该将数字素养纳入老年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相当多的讲座、课程等的形式,从而向老年人普及数字知识,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等知识。笔者认为还应鼓励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数字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活能力。
为了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发展能力,笔者认为还应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这些在线学习资源应包括各种数字技能教程、在线课程、学习社区等,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笔者认为还应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如在线答疑、学习进度跟踪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四)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建设
在探索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服务体系时,笔者认为需致力于深度整合线上资源与线下服务,以此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贴心且高效的数字化服务体验。在线上领域,笔者认为政府可以着手打造集在线医疗问诊、智能家居远程操控、日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旨在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轻松享受到智能化生活的便利。这些平台的设计需注重简洁直观,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操作习惯,确保他们能够轻松掌握使用技巧。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线下方面,笔者认为可积极与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实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面对面的贴心服务,如健康查体、心理疏导等。同时,这些实体机构也将成为老年人学习数字技能的理想场所。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深度融合,老年人将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数字社会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挑战时,推行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具有尤为突出的重要性。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笔者认为能够打造智慧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且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社区还能借助大数据分析的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计划,例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健身活动和文化娱乐项目等。这种智慧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既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又能够有效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在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方面,加强社区数字服务建设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可以在社区层面设立专门的数字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的数字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使用数字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结语
数字鸿沟已然成为横亘在老年人与数字时代之间的一道高墙,从资源获取受限、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到数字素养缺失,这一问题深刻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生活质量与合法权益。在实质平等理论视角下,政策的繁杂、技术的壁垒、信息接触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在数字世界中的困境。消除数字鸿沟,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法律政策框架、普及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通过提升老年人信息能力与数字素养、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让数字技术真正成为助力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桥梁。这不仅是对老年人个体权利的尊重与保障,更是建设包容、公平、温暖社会的必然要求,唯有多方携手,才能让数字时代的阳光,真正照亮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雪莲、刘德寰,《知沟谬误: 社交网络中知识获取的结构性悖谬》.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 年第 12 期,第 7-11 页。
[2] 魏宇,《“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战略探讨》,载《西南金融》2021 年第5 期,第 25 页。
[3] 喻平、闫平阳,《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社会群体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年龄和收入双视角的分析》,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 年刊,第 4 页。
[4] 尤吾兵,《认同伦理视角下老年人数字身份的“遮蔽”与“解蔽”》,载《中州学刊》,2024年 10 期 , 第 96-101 页。
[5] 袁佳音、刘建利,《论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实现的国家义务》,载《中州学刊》2024 年第 4 期,第 88 页。
作者简介:唐成立,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