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明龙

湖南省津市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省津市 415400

一、中职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音乐鉴赏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常被视为 “ 辅助性” 课程,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较为突出。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

其一,教学模式单向化,学生被动参与。多数教师仍沿用 “ 理论讲解— 作品播放 — 要点总结” 的线性教学流程,将音乐鉴赏简化为 “ 知识点记忆” ,忽视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体验属性。例如,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多聚焦于创作背景、段落结构的分析,却未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律动、情感表达等方式感受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其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求,实用性不足。中职学生更关注 “ 学以致用” ,但传统音乐鉴赏课程多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为主,且缺乏与学生专业、生活场景的关联。例如,旅游服务专业学生未来可能需要在工作中接触背景音乐选择、文化演出策划等内容,但现有教学未涉及此类实用技能,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其三,评价方式单一,忽视过程性成长。当前中职音乐鉴赏教学多以期末笔试或简单的作品赏析报告作为评价依据,侧重考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记忆,而非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创造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课程中的成长过程,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体验式教学强调 “ 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结合中职音乐鉴赏课程特点,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设计应用路径,实现 “ 教 — 学 — 做”的深度融合。

(一)创设沉浸式教学场景,激活学生感官体验

音乐鉴赏的核心是 “ 感官唤醒” ,通过创设与音乐作品相匹配的场景,能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感受音乐魅力。例如,在教学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搭建 “ 山水意境” 场景:教室灯光调至柔和,投影播放水墨山水动画,地面铺设模拟石阶的地毯,学生身着传统服饰席地而坐。在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闭目聆听,想象 “ 伯牙鼓琴、子期知音” 的画面,再通过触摸玉石摆件、闻茶香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作品中 “ 清高雅致、意境悠远” 的文化内涵。这种场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从 “ 旁观者”变为 “ 参与者” ,有效提升了音乐感知能力。

(二)设计多元体验活动,深化学生情感理解

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实践意愿强,通过设计演唱、演奏、创编等互动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具体可分为三类活动:一是“ 角色扮演式体验” ,如在学习歌剧《白毛女》选段时,让学生分组扮演喜儿、杨白劳等角色,通过台词朗诵、肢体动作演绎,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时代背景;二是 “ 音乐创编式体验” ,结合学生专业设计实践任务,如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儿童歌曲《小星星》重新编配简单的钢琴伴奏,让计算机专业学生用音乐制作软件为校园活动创作主题曲,实现 “ 音乐鉴赏与专业技能” 的结合;三是 “ 文化探究式体验” ,组织学生开展 “ 音乐文化调研” 活动,如调研本地非遗音乐(如剪纸音乐、皮影戏配乐),通过走访传承人、拍摄纪录片、撰写调研报告,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底蕴。

(三)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成长

体验式教学的评价应突破 “ 结果导向” ,转向 “ 过程导向” ,从 “ 知识、能力、情感” 三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在知识维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汇报等方式,考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能力维度,结合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表现,如角色扮演的感染力、音乐创编的创新性、调研报告的深度,评估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情感维度,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语等方式,关注学生审美兴趣、文化认同的提升。例如,为每位学生建立 “ 音乐成长档案” ,记录其在课堂中的参与次数、作品创编成果、学习反思日志等,期末结合档案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评价成为 “ 促进成长的工具” 。

三、体验式教学应用的实践成效与反思

为验证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笔者以所在学校 2023 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45 人)采用体验式教学,对照班(45 人)采用传统教学,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从课堂参与度、音乐能力测试、学生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从实践成效来看,首先,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实验班学生课堂主动发言、参与活动的平均次数为 12.3 次 / 人,较对照班(4.1 次 / 人)提升 200% ,且课后主动参与音乐社团、校园文艺活动的学生占比从 35% 增至 78% ;其次,音乐能力明显进步:在期末音乐能力测试中,实验班学生在作品情感理解、音乐创编等维度的平均分较对照班高出 15.6 分,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编配能力,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最后,学生满意度大幅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 92% 的学生认为 “ 体验式教学让音乐鉴赏课更有趣” , 87% 的学生表示 “ 通过课程提升了审美能力与专业技能” ,远高于对照班的 53% 和 41‰

同时,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缺乏体验式教学的设计能力,需要加强专项培训;二是部分教学场景创设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学校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三是个别学生存在 “ 参与焦虑” ,需通过分组合作、分层任务设计等方式给予更多关注。

四、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为中职音乐鉴赏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核心在于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场景创设、活动设计、评价优化,让学生在 “ 体验— 实践 — 反思” 中提升审美素养与综合能力。在中职教育强调 “ 德技并修” 的背景下,音乐鉴赏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更要通过音乐传递文化自信、塑造健全人格。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体验式教学与中职专业课程的融合,探索 “ 音乐 + 专业” 的跨学科教学模式,让美育真正融入中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硕.中职音乐教育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5,(22):196-198.

[2]陈施倩.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快乐阅读,2024,(10):93-95.

[3] 李娜. 中职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24,(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