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珠江口溯源与传播工程背景下的疍家文化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
杜卓筠
广州市番禺区旧水坑小学 511400
疍家文化,作为珠江口地区特有的水上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将疍家文化融入劳动课程,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遗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本文旨在探讨珠江口疍家文化劳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策略。
一、疍家文化劳动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 文化传承:疍家文化是珠江口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劳动课程的建设,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学习疍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加深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 劳动教育:劳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疍家文化劳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传统劳作的过程中1,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三) 综合素质提升:疍家文化劳动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疍家文化劳动课程的内容设计
珠江口疍家文化劳动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疍家传统的渔业劳动、手工制作等活动,了解疍家人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以及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涵盖了疍家文化的多个方面,包括疍家渔船的构造与驾驶、渔网的编织与使用、疍家美食的制作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实用的劳动技能,还能够感受到疍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 疍家历史与文化介绍: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疍家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 传统劳作体验:组织学生参与疍家传统的渔业劳作,如捕鱼、织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疍家文化的魅力。
(三) 疍家美食制作:教授学生制作疍家特色美食,如艇仔粥、疍家糕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疍家的饮食文化。
(四) 疍家文化创意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与疍家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品、绘画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入多学科知识:在劳动实践中融入历史、地理、生物、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疍家文化。
(五)研学实践,拓展“ 劳动 +′′ 疍家课程空间
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疍家文化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艺术特色等方面,课程内容包括疍家历史与传统、疍家生活方式、疍家文化艺术等,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疍家文化的魅力。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疍家聚居区作为研学地点,充分利用当地的疍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与当地的疍家人建立联系,邀请他们作为课程导师,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疍家文化。2
课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安排不同的活动和任务。例如,在疍家历史与传统的学习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疍家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了解疍家的起源和发展。在疍家生活方式的学习阶段,可以邀请疍家人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如渔网编织、渔船驾驶等。在疍家文化艺术的学习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疍家歌曲、舞蹈和手工艺制作等。
三、疍家文化劳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珠江口地区的疍家文化资源,与当地的疍家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劳动课程资源。
1.深入调研与理解疍家文化
实地考察疍家社区,了解疍家人的生活方式、劳动习惯和传统技艺。与疍家老人或文化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获取第一手的文化资料和故事。研究疍家的历史文献和资料,理解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2.提高宣传力
要有效推广和普及疍家文化培训课程,首先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校园内部对疍家文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演出等形式,向师生展示疍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共同参与并发挥各自职能,形成良好合作机制。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疍家文化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育机构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疍家文化研究,为培训课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相关企事业单位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和资金支持,促进疍家文化培训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教学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疍家文化的魅力,提升劳动技能和文化素养。将疍家文化与现代劳动教育相结合,实现课程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深入挖掘疍家文化的内涵与特色,提炼其教育价值。疍家文化作为独特的海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渔业技术、航海知识、生活习俗等。通过对其历史脉络、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勤劳、坚韧、互助等品质,这些品质对于现代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与整合。我们可以将疍家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劳动教育的内容相结合,设计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劳动课程。例如,可以开设渔船制作、渔网编织、海产品加工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渔业技术,了解疍家人的生产方式。3 同时,还可以结合疍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文化研究、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三)评价与反馈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实地参观疍家渔村、亲身体验渔业劳动、亲手制作疍家美食等活动,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疍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劳动的乐趣。
四、结论
珠江口疍家文化劳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养。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感受疍家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劳动课程标准》
2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3 刘志文.广东民俗大观[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