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研究
于隆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辽宁省瓦房店市 116300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培养此类人才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突破传统、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教育则侧重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两者融合,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然而,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此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融合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状
(一)融合意识逐步增强,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国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开始推动其与专业教育融合,并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然而,部分高校和教师对融合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认识。一些教师将其视为额外任务,未能融入专业教学;部分高校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融合工作难以深入推进。
(二)课程体系初步构建,但融合深度不足
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尝试构建融合课程体系,如专业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案例和项目。但整体而言,课程体系融合深度不足。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缺乏有效衔接,内容重复或脱节。前者重理论,缺专业实践联系,难激发学生兴趣;后者重专业知识系统性,少创新创业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开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企业人才、选派教师培训等方式充实师资力量。但目前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匮乏,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相关教育意识和能力,且尚未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利于激发教师参与融合教学的积极性。
(四)实践平台初步搭建,但协同效应不明显
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如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大学生科技园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1]。但平台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资源整合不足,导致功能重复、资源浪费。同时,实践平台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密,学生难以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项目,影响实践效果。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构建策略
(一)构建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核心。高校应打破壁垒,构建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的深度融合课程体系。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增加创新思维训练,核心课程引入案例和项目,实践课程设置创新创业环节。另一方面,加强课程衔接与协同,建立课程对应关系,明确定位,避免内容重复脱节,并整合优化,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保障。高校应多措并举加强建设:一是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企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二是加强现有教师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和企业实践,提升其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鼓励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三是建立健全师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参与融合教学的积极性[2]。
(三)搭建协同共享的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支撑。高校应整合资源,搭建协同共享的实践平台: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平台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水平,并整合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二是拓展校外实践平台,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真实企业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三是加强不同实践平台间的协同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机制,提高整体效能。
(四)完善融合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为融合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3]。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融合工作。在教学管理方面,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求,确保融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融合工作的水平。
四、结论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虽然高校在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构建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协同共享的实践平台和完善融合保障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融合模式和方法,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万玲,区钰贤,刘静文.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黑河学刊,2025,(01):79-86.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25.01.010.
[2]刘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17):155-157.DOI:10.13492/j.cnki.cmee.2024.17.013.
[3]程国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15):112-114.
姓名:于隆,性别:男,出生年月:1972.9,民族:汉,学历:本科,省市:,单位:,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与数据库等,单位省市:,邮编:
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立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21EB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