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实践探索
刘炜
重庆市璧山区御湖小学校 40276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小学生写作普遍存在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结构混乱等问题,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深度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沉浸式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表达方式、拓展思维视野,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基础。
一、整本书阅读对写作能力提升的价值
1. 丰富语言积累
整本书阅读为小学生构建了生动的语言学习场景,经典童书中鲜活的对话设计、重复的句式韵律及富有童趣的修辞手法,如《夏洛的网》中动物们的个性化语言、《小王子》充满哲理的比喻,均能成为儿童语言仓库的优质素材。系统性阅读促使孩子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词汇内涵,通过反复接触规范的语言范例(如《窗边的小豆豆》中自然流淌的日常对话),逐步形成语感并内化表达模式。这种沉浸式积累突破了单词记忆的局限,使语言运用从机械模仿转向自然表达,为看图写话和作文写作奠定扎实的文字基础。
2. 学习写作技巧
优秀儿童文学蕴含的写作智慧构成隐形的写作教程,《夏洛的网》中蜘蛛网字迹的悬念设置、《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五位孩子的对比描写、《彼得·潘》中永无岛的奇幻场景构建,均向小读者展示着基础写作技法。通过精读分析,学生可领悟环境描写如何烘托氛围(如《柳林风声》的河畔夏夜)、动作描写怎样体现性格(如《长袜子皮皮》中皮皮举马的力量展示)。这些技巧经思维消化后,将转化为儿童的写作本能,实现从技法认知到创作实践的跨越。
3. 激发写作兴趣
整本书阅读创造的深度阅读体验往往引发强烈的表达冲动,当孩子为《时代广场的蟋蟀》中柴斯特的归乡抉择感动,或因《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产生遐想时,写作便成为情感宣泄与想象呈现的自然途径。教师可设计 " 故事新编 "" 人物日记 " 等创意写作任务(如续写《爱丽丝漫游奇境》的镜中世界),搭建从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的桥梁。这种基于真实阅读体验的写作,摆脱了命题作文的套路束缚,使文字成为有温度的童年记录,形成阅读滋养写作、写作深化阅读的良性循环。
4. 拓展思维深度
跨题材、跨文化的整本书阅读如同思维体操,《神奇校车》系列的科普叙事视角、《伊索寓言》的寓言式论证法、《纳尼亚传奇》的奇幻现实对照,共同构建多维度认知框架。学生在比较不同文本的叙事逻辑(如《绿野仙踪》与《哈利·波特》的冒险结构)、观察角色发展模式时,逐渐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训练使写作摆脱平面化描述,学会用发展眼光看待成长(如《城南旧事》的童年视角),以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如《草房子》对纯真与磨难的平衡诠释),最终实现内容生动性与表达逻辑性的双重提升。
二、教学实践策略
(一)精选阅读书目,贴近学生实际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选书是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精心挑选适合的书籍,确保内容既具有文学性与思想性,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草房子》《小王子》《城南旧事》《夏洛的网》等经典作品,这些书籍语言优美、情节生动、结构清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蕴含丰富的写作资源,阅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在情感共鸣中获得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教师在选书时还应考虑文本的难易程度和主题的多样性,兼顾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兴趣点和成长点,为后续的写作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读写结合任务,强化迁移运用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核心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读写结合任务,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语言素材、写作技巧和思维成果转化为写作能力,比如在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记录阅读感受与思考;也可以布置续写故事、改写结局、人物访谈等创意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这些任务,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实现了从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迁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书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如描写人物外貌、心理活动或环境描写,提升写作的规范性与表现力。
(三)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激发表达欲望
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表达能力,教师应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比如可以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最难忘的一个情节;也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演绎书中人物,深入体会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还可以开展“故事创编大赛”,鼓励学生基于原著内容进行再创作,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互动与交流,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不断积累语言经验,提升写作素养,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四)注重写作指导,提升表达技巧
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更要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其常见的问题,如语言表达单一、结构混乱、描写不具体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结构安排上,可以讲解如何运用总分总结构、起承转合等技巧增强文章的条理性;在语言表达上,可以教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系统的写作指导,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在不断练习中提升写作的规范性与创造性,逐步实现从“能写”到“写好”的转变。
结论
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科学选书、读写结合、活动引导和写作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习技巧、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全面提升其写作能力,未来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化整本书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研究,推动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汝群 . 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研究 [J]. 女人坊 , 2021(4):00018-00018.
[2] 张保平 . 整本书阅读视野下如何开展好微写作 [J].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22(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