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危化品事故应急演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

作者

张亮

152922197301030312 阿拉善盟应急管理局综合保障中心

引言: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危化品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潜在的危险性也给社会、环境和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危化品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某化工企业液氨储罐泄漏事故,不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并开展高质量的应急演练,对于提高企业应对危化品事故的能力至关重要。应急演练效果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响应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一、危化品事故应急演练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1.1 评估指标设定

评估指标应全面、科学、合理地反映应急演练的效果。应急响应速度是重要指标之一,包括事故发现时间、报警时间、应急队伍到达现场时间等。例如,在某化工企业氯硅烷泄漏应急演练中,从事故发生到应急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若超过规定标准,则说明应急响应速度有待提高。应急处理效果涵盖泄漏控制、火灾扑救、人员救治等方面。在演练中,若泄漏源未能及时封堵,火灾未能有效扑灭,受伤人员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则表明应急处理效果不佳。协作配合程度体现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救援力量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如在演练中,若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救援力量调配不合理,就会影响应急救援的效率。

预案执行能力评估应急预案在演练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若预案中的流程和措施在演练中无法顺利实施,就需要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1.2 评估方法选择

定性评估方法主要通过参演人员自评、导调人员评估和专家组评估等方式进行。参演人员自评可以让他们反思自己在演练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和不足;导调人员评估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演练的进程和效果;专家组评估则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

定量评估方法可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某次演练为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演习方案、指挥协同、战斗素养和综合保障等一级指标,再对各一级指标进行深入分析,选取典型要素作为二级指标。通过专家咨询,利用 1—9 标度方法进行两两元素比较,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

1.3 评估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评估的基础,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现场观察记录演练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如应急队伍的行动、设备的使用等;问卷调查了解参演人员和观摩人员对演练的看法和建议;访谈与参演人员和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更详细的信息。例如,在某企业演练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员工对应急预案不熟悉,这就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二、危化品事故应急演练效果评估实证分析

2.1 演练案例介绍

以某化工企业液氨储罐泄漏事故应急演练为例。该企业主要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销售,拥有多个重大危险源,液氨储罐区是其中之一。演练设定液氨储罐区发生泄漏事故,泄漏量逐渐增大,可能引发爆炸和中毒等次生灾害。企业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演练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多个专业小组,并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准备了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如消防车、救护车、空气呼吸器等,并对参演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

2.2 评估结果分析

从评估指标来看,在应急响应速度方面,从事故发生到应急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符合要求,但报警时间稍有延迟。应急处理效果方面,应急救援组成功封堵了泄漏点,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了及时救治,但现场消防设施未全部投用。协作配合程度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较好,但与外部救援力量的沟通还需加强。预案执行能力方面,部分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

2.3 问题总结

通过评估发现,该企业应急演练存在以下问题: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报警环节存在漏洞;人员培训不足,部分员工应急技能欠缺;信息沟通不畅,与外部救援力量的信息共享不及时;应急物资储备不足,部分消防设施未正常投入使用。

三、危化品事故应急演练改进策略

3.1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修订和完善。例如,某企业在演练后发现报警流程存在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报警的责任人和方式,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

3.2 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应急处理措施、应急设备的使用等。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员培训,每半年进行一次实战演练,确保员工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技能。如某企业通过加强培训,员工在演练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3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例如,某企业建立了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了应急救援的协同性。

3.4 合理配置应急物资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应急物资,包括防护装备、泄漏处理设备、灭火器材等。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物资,确保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正常使用。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演练和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物资储备。如某企业增加了泄漏检测仪等设备,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

3.5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通过设立安全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关注安全,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例如,某企业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演练效果评估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了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应急演练效果,增强企业应对危化品事故的能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智能化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应急演练合作,提升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爱枝 . 危化品公路运输事故应急演练大空间 VR 实训系统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32(S1):189-196.

[2] 杨添柔 . 从一次危化品事故综合应急演练谈提升协同应急救援能力 [J].现代职业安全 ,2022,(04):52-53.

[3] 李树峰 , 王建平 , 袁岗 , 等 . 危化品企业应急管理系统优化研究 [J]. 中国应急救援 ,2020,(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