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
滕梦云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云南 临沧 6775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等进行培养,这也就需要教师注重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自身的"无效"教学行为有所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本文重点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有针对性的改善,进而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无效行为;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无效"教学行为的存在,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融入知识学习当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平台,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以此改善教学不足。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之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习适宜的方式方法。
一、灵活设置导学案,强化预习针对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环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预习是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知识内容进行了解的一种方式方法。学生对知识预习之后,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的专注,能够紧随着教师的节奏进行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无效预习的现象,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通过预习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在前一天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预习,但是一些教师仅仅是从口头上让学生预习,并没有让学生掌握预习有效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回到家之后,对这些内容进行预习,也是草草的翻阅教材。但是这种预习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也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虽然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预习,但是在上课时可能也不会紧随着教师的节奏,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为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无效的预习方式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式。如可以在基于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制作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标注重、难点知识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说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疑惑,进而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具有针对性。至于此,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知识学习当中,优化学习的效果,提升课堂效率。
二、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能够意识到好的课堂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对整个的课程流程有所把握,也能够使得整个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习得更多的知识内容。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的教学设计存在刻意性,这也就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没有意义,不能够充分的发挥课堂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对数学课堂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并没有系统化的学习有关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理念和内容。在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也没有紧紧依据新课程标准。而是按照以往的思路,或者只是在形式上有所迎合。在表面上,将学生放在课堂当中的主题,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来,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学习依然比较被动,进而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对此,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教学行为,而是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内容,对知识内容进行消化,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
三、设计层次性练习,满足学生需求
在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让学生融入课堂知识所学。要强化学生对于问题分析解决的意识,将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相互融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练习缺乏一定的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做一样的题目,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以至于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并不感兴趣。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对练习题目进行选择时,要能够在结合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突出练习题目所具有的层次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练习,进而让每个学生在练习当中都能够有所收获,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达到课堂练习的目的。层次性练习的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到设计的内容之外,还要对学生有所了解,在满足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要求之上,适当的拔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进而提升自信心,这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学生对自我的定位更加准确时,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选择适宜内容,强化课堂讨论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发挥课堂讨论交流的作用,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当中有所进步,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讨论交流往往是一种形式,很多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也随意的说话,这样并不能很好的发挥讨论交流的作用。此外,在讨论交流的应用中,也要能够选择恰当的内容,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发挥讨论交流的作用,使得教育教学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对于证明方法,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混淆。对于这种情况,比较适合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当中得出结论。而这种讨论交流则是相对有效的。这也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剖析,进而选择适合学生讨论交流的知识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深化所学。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能够意识到“无效”教学行为的存在,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融入知识学习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和交流,满足学生的知识所学,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掌握适宜的学习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为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设置导学案,以此引领学生融入有效预习。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构建高效课堂。设计层次性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尽可能的避免“无效”的教学行为,让学生融入知识所学。
参考文献
[1]李晓辉.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7, (04): 103-104.
[2]杨静.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哪些无效行为及解决的办法 [J]. 科学中国人, 2016, (20): 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