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角度探析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王宇鹏 王磊 张宇豪 王子夜 宋阳帆 张渝彬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江苏南京 210088
引言:
当代大学生对外面信息的获取主要来自于互联网,他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审美习惯和价值观塑造深受数字媒介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往往难以引发他们的深度共鸣。而《黑神话:悟空》凭借其独特的视听语言、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和深度的文化内核,成功地将“西游”这一传统IP 转化为一种青年乐于接受、主动探索的文化产品。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符号化的文本,而成为一个可进入、可感知、可解读的虚拟文化空间。这一现象为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如何有效影响最具活力的青年群体,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一、《黑神话:悟空》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多维呈现
该游戏并非对《西游记》的简单复刻,而是进行了富有现代性的解构与重塑,其文化呈现具有多重维度。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1. 视觉符号的极致化运用
游戏中精准还原了中式古建筑(如佛寺、古塔)、佛像雕塑(金刚、罗汉)、服饰与兵器等大量传统文化的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东方奇幻”色彩的世界。这种视觉呈现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图像”教育,将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可感的视觉记忆[1]。
2. 哲学内核的现代化表达
游戏深入挖掘了《西游记》中“反抗天命”、“心魔历练”、“佛法因果”等核心哲学命题。主角“天命人”对既定命运的挣扎,与当代大学生对个人价值、社会规训的思考形成了同构。它超越了“成佛”的叙事,深入“成人”的内心挣扎,这种内在的精神共鸣是其产生深度影响的关键。
3. 叙事方式的互动性重构
与传统阅读的被动接受不同,游戏的互动性要求玩家亲身参与并推动叙事。大学生玩家成为故事的亲历者和抉择者,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强化了对文化情境的理解与情感投入,使文化记忆从“知晓”层面升华至“体会”层面。
三、探析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传播,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多层面、立体化的积极影响。
1. 认知层面:激发主动探究式学习
一方面是从“游戏”到“文本”,许多大学生因游戏而对《西游记》原著产生浓厚兴趣,主动购买阅读,对比游戏与文本的异同。这种由兴趣驱动的学习,其效果远胜于被动灌输。另一方面是从“点”到“面”,游戏中的元素(如“雷音寺”、“铙钹”兵器)成为大学生搜索相关历史、宗教、艺术知识的起点,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串联,形成了发散性的知识网络[2]。
2. 情感层面:重塑文化认同与自豪感
在审美自信的建立上,当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的世界观和美术风格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并受到全球赞誉时,大学生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与审美自信,这是构建文化认同最坚实的情感基石;在情感共鸣的达成上,游戏中对命运、苦难、执念的探讨,触发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迷茫、焦虑与抗争情绪。这种基于共同文化基因的情感联结,使得传统文化成为能够提供精神慰藉和力量的情感资源。
3. 价值层面: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文化元素不仅促进了大学生思考经典文化,更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据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的调研表明,其中令大学生更着迷的是中国神话美术风格以及《西游记》的经典剧情,因此我们可以抓住青年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四、反思与局限性
尽管这种通过游戏来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值得称赞,促使文化影响深远,但也需理性看待其局限性。
游戏为艺术效果对原著进行了大量改编,若缺乏引导,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原著情节产生误解,将游戏设定等同于历史或文学真相。并且游戏的本质是商品,其发展受市场与资本影响。需警惕在消费主义浪潮下,传统文化被过度包装和消费,失去其本真的精神内核[3]。
五、结论与启示
《黑神话:悟空》的现象级成功深刻揭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的核心路径:尊重青年、拥抱科技、深挖内核、创新表达。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且积极的,成功地实现了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从“情感疏离”到“认同自豪”、从“知识学习”到“价值思辨”的转变。所以我们应该鼓励支持更多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让年轻一代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中最活跃的主体,最终坚定其文化自信,并在全球对话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一川 . 意义的瞬间生成 [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7.
[2] 李镓 , 陈芳蕊 .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与文化传播研究——以游戏社群为例 [J]. 新闻与传播研究 , 2021, 28(S1): 88-105.
[3] 赵毅衡 .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