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六盘水关于增设企业特派员试点的建议

作者

杨娜

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 贵州六盘水 553040

一、增设企业特派员的必要性

一是破解企业发展瓶颈的现实需求:当前六盘水企业呈现“ 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培育慢” 的特点,煤炭、钢铁等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企业存在技术落地难、产业链配套弱等问题。多数企业反映政策理解不透彻、项目审批流程繁琐、融资渠道单一等共性问题,亟需专人精准对接解决。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尽管六盘水已推进“ 企业之家” 服务,但部分政策存在“ 最后一公里” 梗阻。借鉴龙里“ 保姆式代办” 经验,通过特派员下沉服务,为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代办服务,可将政府服务前移至企业一线,变“ 企业找政策” 为“ 政策找企业” ,切实将政府服务职能前移到重点项目建设一线。

三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六盘水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期,特派员可凭借专业能力,引导企业对接科研资源(如六盘水师范学院、本地科研机构),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构建多元产业体系。

四是借鉴成功经验的实践选择:龙里通过十年特派员制度实现民营经济占比达 77.6% ,其“ 全脱产服务、双向选择、考核与晋升挂钩” 等做法已被证明有效。六盘水作为工业大市,可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吸收借鉴,填补制度空白。

二、关于增设企业特派员的预设和预判

一是企业适配性预设与需求预判:预设重点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如盘江煤电等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如玄武岩纤维生产企业)及重大在建项目(如新型能源基地项目)。

预判不同企业需求差异显著:传统企业侧重能耗指标协调、技改政策落地;新兴企业关注人才引进、市场渠道拓展;中小微企业急需融资对接、证照代办服务。

二是人员选派预设与挑战预判:预设从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选拔熟悉产业政策的干部,兼顾金融、法律等专业人才,参考龙里“ 县管干部 + 专业技术人员” 搭配模式。

预判可能面临“ 专业人才缺口” (如懂新能源产业的特派员不足)和“ 积极性不足” 问题,需通过激励机制破解。

三是工作效能预设与风险预判:预设特派员通过“ 周走访、月汇总、季通报” 机制,重点解决用地审批、电力保障、政策补贴申报等高频问题。

预判可能出现“ 越位干预企业经营” “ 部门协调推诿” 等风险,需通过明确职责边界和部门联动机制规避。

四是企业接受度预设与磨合预判:预设多数企业对“ 上门服务” 持欢迎态度,但部分企业可能担忧信息泄露或增加沟通成本。

预判初期存在“ 信任建立周期” ,需通过公开服务清单、严格保密承诺消除企业顾虑。

三、增设企业特派员的五点建议

一是构建“ 精准匹配” 的选派机制。实行“ 双向选择 + 分类派驻” :按企业类型建立需求清单,从政府部门、高校、金融机构选拔人员,采取“ 个人自荐→单位推荐 $$ 市场监督管理局初审 $$ 政府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审定”方式,通过企业与干部“ 双向选择” 的模式,按照“ 政治素质过硬、作风品行优良、经济工作熟悉、统筹协调能力强” 的标准,为煤炭企业派能源领域干部,为科技企业配懂知识产权的年富力强的专业人才。

参考龙里“ 经验型 + 专业化” 原则:对投资超 10 亿元的项目派驻科级以上干部,发挥协调优势;对技术密集型企业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此外,通过网格化包保、诉求响应闭环链等机制,实现企业诉求100% 闭环办结。

可行性:六盘水现有公务员队伍中,近 30% 具备工业、经济类专业背景,通过岗前培训可快速适配;预期 1 年内实现规上企业和重点项目全覆盖。

二是制定“ 边界清晰” 的职责清单。政府为特派员颁发《特派员证》,充分授权,并为特派员履职开通“ 绿色通道” 。明确“ 三员” 核心职责:政策宣传员(解读惠企政策并协助申报)、问题协调员(对接部门解决用地、融资等问题)、信息反馈员(每月报送企业诉求及政策落地堵点)。

划定“ 三不” 红线: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不参与企业内部管理、不索取企业财物,参考龙里“ 公示承诺制度” 接受监督。

可行性:结合六盘水“ 高效办成一件事” 改革清单,可快速梳理出28项高频服务事项;预期企业政策知晓率提升 60% 以上。

三是建立“ 多方联动” 的协调机制。搭建“ 企业—特派员—政府” 三级响应平台:企业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交诉求,特派员分类处置(简单事项3 日内办结,复杂事项启动部门联办)。

设立月度“ 特派员联席会议” :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发改、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集中解决跨领域问题,借鉴龙里“ 现场办公” 模式。

可行性: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可快速搭建线上系统;预期企业诉求响应时间缩短至平均5 个工作日。

四是完善“ 奖惩分明” 的考核体系。实行“ 双维度考核” :“ 企业特派员” 派驻时间为 1 年,可以连任,派驻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但工资由政府支付,不增加企业(项目)的负担。企业每月评价(占比 60% ),涵盖服务态度、问题解决率;职能部门季度评估(占比 40% ),考核政策落地成效。

强化结果运用:优秀者优先纳入科级后备干部库,参考龙里“ 提拔任用 + 物质奖励” 模式;连续两年不合格者退回原单位并调整岗位。

可行性:可复用公务员考核系统框架,增加企业评价模块;预期特派员工作主动性提升 40‰

五是强化“ 保障有力” 的支撑措施。硬件保障:在高新区、经开区等企业集中区域设立“ 特派员工作站” ,配备办公场地及交通补贴(参考龙里“ 企业特派员之家” 经验,结合六盘水产业园区分布优化选址)。

能力提升:每季度开展专题培训,邀请龙里优秀特派员分享经验,重点培训六盘水主导产业政策、应急协调技巧。

经费保障:将特派员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覆盖培训、交通、办公等支出,确保不增加企业负担。

可行性:现有产业园区闲置办公用房可改造利用,年度经费约需 200万元,财政可承受;预期特派员专业服务能力半年内显著提升。

通过以上措施,六盘水可在试点期(建议 1 年)内形成“ 选派精准、服务高效、企业满意” 的特派员制度框架,逐步推广后助力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前列,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