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机器学习的通信信号降噪算法优化

作者

念航

身份证号:350128198112190119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 6G 技术的研究推进,通信系统对信号传输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通信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如高斯白噪声、脉冲噪声、多径干扰等。这些噪声会导致信号失真、误码率升高,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传统的信号降噪方法,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在处理复杂噪声环境下的通信信号时存在一定局限性。机器学习凭借强大的模式识别和数据处理能力,为通信信号降噪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通信信号降噪算法优化,对于提升通信信号质量、保障通信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机器学习在通信信号降噪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众多学者利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开展信号降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实现对复杂噪声环境下通信信号的有效降噪。

二、通信信号噪声分析

通信信号中的噪声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内部噪声源于通信设备自身,如电子元件的热噪声、器件非线性产生的噪声等。外部噪声则来自于通信环境,例如自然环境中的雷电干扰、宇宙噪声,以及人为产生的电磁干扰,像工业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等产生的干扰信号。在无线通信中,多径效应也是导致信号失真和产生噪声的重要因素,信号通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端,因相位和幅度差异相互叠加,形成干扰。

三、传统通信信号降噪算法及局限性

(一)传统降噪算法

传统的通信信号降噪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变换域的方法和滤波方法。基于变换域的方法如傅里叶变换,通过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利用噪声和信号在频域上的不同特性,去除噪声所在的频率成分,再通过逆变换恢复信号。小波变换则是一种多分辨率分析方法,能够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对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噪声和信号在不同尺度下的特征差异实现降噪。滤波方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通过对信号进行局部平均或取中值操作,抑制噪声干扰。

(二)局限性分析

传统降噪算法在处理简单噪声环境下的信号时具有一定效果,但在复杂通信场景中存在明显不足。傅里叶变换基于信号的平稳性假设,对于非平稳信号的降噪效果不佳。小波变换在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和分解层数时较为困难,且计算复杂度较高。滤波方法容易导致信号边缘模糊和细节丢失,在去除强噪声的同时可能损害有用信号,难以满足现代通信对信号质量的高要求。

四、基于机器学习的通信信号降噪算法设计

(一)基于神经网络的降噪算法

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用于通信信号降噪。构建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将含噪通信信号作为输入,通过隐藏层对信号特征进行提取和学习,输出去噪后的信号。为了提高降噪性能,可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卷积层自动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池化层降低数据维度,减少计算量,更有效地去除噪声并保留信号特征。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调整网络参数,以最小化降噪后信号与原始干净信号之间的误差。

(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降噪算法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分类和回归算法,也可应用于信号降噪。将含噪信号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样本,通过核函数将样本映射到高维空间,在高维空间中寻找最优超平面,将噪声与信号进行分离。对于非线性可分问题,采用非线性核函数,如径向基函数(RBF),提高 SVM 对复杂信号的处理能力。通过优化 SVM 的参数,如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

五、机器学习降噪算法优化策略

(一)算法参数优化

对于神经网络,调整学习率、隐藏层神经元数量、迭代次数等参数对降噪性能至关重要。采用自适应学习率算法,如 Adam 算法,根据参数的梯度自动调整学习率,加快训练收敛速度。通过交叉验证方法确定隐藏层神经元的最优数量,避免网络过拟合或欠拟合。对于 SVM,利用网格搜索、粒子群优化等算法对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进行优化,找到最佳参数组合,提升降噪效果。

(二)模型结构改进

在神经网络结构方面,引入残差连接、注意力机制等技术改进模型。残差连接可以缓解深度神经网络的梯度消失问题,使网络能够学习到更复杂的信号特征。注意力机制能够让网络聚焦于信号的重要部分,增强对有用信号的提取能力,提高降噪精度。针对 SVM,结合多核学习方法,融合多个核函数的优势,增强模型对不同类型噪声和信号的适应性。

六、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一)实验环境搭建

利用 MATLAB 等仿真软件搭建通信信号降噪实验平台,生成包含高斯白噪声、脉冲噪声等不同类型噪声的通信信号。分别实现传统降噪算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降噪算法,设置不同的噪声强度和信号参数,模拟多样化的通信场景。

(二)性能指标与结果分析

采用信噪比(SNR)、均方误差(MSE)、信号保真度等指标对降噪算法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器学习降噪算法在不同噪声环境下均能有效提升信号的信噪比,降低均方误差,相比传统算法,在信号保真度方面表现更优,能够更好地保留信号的细节和特征,验证了算法优化的有效性。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通信信号噪声特性,指出传统降噪算法的局限性,设计并优化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通信信号降噪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优化后的算法在降噪性能上优于传统算法,能够有效提升通信信号质量。

(二)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新型机器学习算法在通信信号降噪中的应用,结合深度学习的最新技术,如生成对抗网络、Transformer 模型等,提高算法对复杂噪声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考虑在实际通信系统中部署优化后的降噪算法,解决算法实时性和计算资源消耗等问题,推动基于机器学习的通信信号降噪技术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润瑞.拉曼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24.DOI:10.27005/d.cnki.gdzku.2024.006208.

[2]吕秋霖.基于深度学习的卫星通信信号参数估计与干扰态势分析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23.DOI:10.27251/d.cnki.gnjdc.2023.001309.

[3]胡冲.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航天测控网通信信号波形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3.DOI:10.26969/d.cnki.gbydu.2023.0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