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环保设计方法

作者

高景柏

烟台鲁源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引言

公路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桥梁建设往往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噪音污染、地质扰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随着全球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日益严重,环保理念在桥梁施工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公路桥梁下部结构作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保设计不仅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桥梁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的环保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保理念在桥梁施工行业中的重要性

1.1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桥梁建设过程中,下部结构的施工会对周边的土地、水体、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造成破坏。例如,桥墩基础的开挖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土壤的稳定性;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可能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施工噪音和粉尘会对周边的动植物造成干扰和伤害。采用环保设计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负面影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2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环保设计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在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的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结构设计、选用环保材料等方式,减少资源的消耗。例如,采用新型的轻质高强材料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少基础工程的规模和材料用量;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和施工工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

1.3 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桥梁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设计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需求,还能提升桥梁工程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同时,符合环保要求的桥梁工程更容易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公路桥梁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1 噪音污染

桥梁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打桩机、起重机等的运行会产生强烈的噪音,不仅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干扰。例如,高强度的噪音可能导致鸟类迁徙路线改变、繁殖成功率下降等问题。

2.2 地质扰动

下部结构的施工,如桥墩基础的开挖、桩基施工等,会对周边的地质环境造成扰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地下水位和土壤结构,导致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施工过程中的振动还可能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

2.3 水土流失

桥梁施工往往会破坏周边的植被和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保水能力。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容易冲刷裸露的土壤,导致水土流失,不仅会带走大量的土壤养分,影响土地的肥力,还可能堵塞河道,影响水体的通航和防洪能力。

2.4 水污染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混凝土搅拌废水、机械设备清洗废水、生活污水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的水体造成污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会降低水体的水质,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健康。

三、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环保设计方法

3.1 优化下部结构设计

合理选择桥型,如采用连续梁桥、拱桥等桥型,可以减少桥墩的数量,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例如,在跨越河流或山谷时,采用大跨度桥型可以避免在河中或山谷中设置多个桥墩,减少对水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传统的桥墩基础形式,如扩大基础、桩基础等,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基础形式,如沉井基础、管柱基础等,减少开挖量和施工噪音。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复合基础形式,结合不同基础形式的优点,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优化下部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减少结构的自重和材料用量,降低对基础的要求。例如,采用流线型的桥墩形状可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降低桥墩的受力,从而减小桥墩的尺寸和基础规模。

3.2 减少施工噪音污染的方法

选用低噪音的施工设备是减少噪音污染的关键。例如,采用电动或液压驱动的施工机械,相较于传统的内燃机驱动设备,噪音水平可显著降低。同时,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老化而产生异常噪音。

优化施工工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噪音。例如,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采用分层、分段开挖的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面积开挖产生较大的噪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低噪音的振捣设备,并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频率,减少振捣噪音。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实施。

3.3 合理设置动物通道

在桥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野生动物的迁徙和活动需求,合理设置动物通道。动物通道的形式可以根据野生动物的种类和习性进行选择,如设置专门的两栖动物通道、爬行动物通道、哺乳动物通道等。通道的位置应选择在野生动物迁徙的必经之路上,并且要保证通道的畅通和安全。例如,在桥梁跨越自然保护区或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可以在桥梁两侧设置专门的动物通道,引导野生动物安全通过桥梁。

3.4 穿越湿地路段的水环境保护

在桥梁选线阶段,应尽量避开湿地的核心区和敏感区域,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果无法避开,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设置湿地保护隔离带、建设生态护坡等,降低施工对湿地的影响。

在湿地路段,应采用环保型的桥墩基础形式,如桩基础采用静压桩或钻孔灌注桩,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泥浆排放和振动对湿地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同时,在桥墩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防止施工废水渗入湿地土壤和水体。为了弥补桥梁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可以在桥梁周边建设湿地生态补偿区,通过人工营造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3.5 雨水收集与处理

在桥梁下部结构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桥面和周边区域的雨水收集起来。雨水收集系统一般包括雨水口、雨水管道和雨水收集池等设施。雨水口应合理设置在桥面和周边区域的低洼处;雨水管道应采用合适的管径和坡度,保证雨水能够顺利流入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的大小应根据收集雨水的量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要做好雨水收集池的防水和防渗处理,防止雨水渗漏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集中收集起来,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桥墩和周边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进行处理后回用,用于桥梁的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雨水处理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使雨水达到回用标准。通过雨水处理与回用,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四、结论

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的环保设计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需要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综合考虑和实施。通过优化下部结构设计、合理设置动物通道、加强穿越湿地路段的水环境保护、实施雨水收集与处理等环保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桥梁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环保设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环保设计理念和技术,推动桥梁工程行业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羽. 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环保设计方法[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9):248+250.

[2]曾新.基于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环保设计方法探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8,14(02):83-85.

[3]虞成林,刘克龙.公路桥梁下部结构和基础的环保设计与施工[J].交通世界,2017(3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