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徐贝贝
阜南县会龙镇人民政府 236300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任务。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资源约束、效益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需求。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多样化产业,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研究林下经济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挖掘林下经济的潜力,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模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对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林下经济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林下种植模式
林下种植模式是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环境,种植各类农作物、中药材、食用菌等的生产方式。在郁闭度适中的林下空间,可种植耐阴的农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中药材种植也是林下种植的重要方向,许多中药材喜阴湿环境,适合在林下生长,如人参、天麻等,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林下食用菌种植则通过利用树木修剪的枝条等作为培养料,在林下搭建简易棚室进行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
(二)林下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模式是在林下空间养殖家禽、家畜或特种经济动物。常见的有林下养鸡、养鸭、养鹅等家禽养殖,家禽在林下觅食昆虫、草籽等天然饲料,减少了饲料成本,同时其粪便又可作为林地肥料,实现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此外,林下养殖特种经济动物,如林蛙、黑山羊等,这些动物适应林下生态环境,养殖产品市场需求大、价格高,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林下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林地的空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林下产品加工与生态旅游模式
林下产品加工模式是对林下种植和养殖产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将林下种植的中药材进行切片、烘干、提取有效成分等加工处理,制成中药饮片、保健品;对林下养殖的畜禽产品进行腌制、卤制、包装等,延长产品保质期,提升市场竞争力。林下生态旅游模式则依托森林景观、林下生态环境,开发森林观光、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林下采摘新鲜的水果、菌类,体验养殖活动,感受乡村生活,为农民增加旅游服务收入,同时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林下经济模式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
(一)拓展收入来源渠道
林下经济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农民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获得收入,还能在林下开展种植、养殖活动,获取农产品销售收入。对林下产品进行加工,可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获得加工收益。发展林下生态旅游,能让农民从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方面获得收入,多渠道的收入来源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因单一产业风险带来的收入不稳定问题。
(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林地资源丰富,但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对林下空间和资源的利用不足。林下经济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的土地、光照、水分等自然资源,实现了资源的立体开发和高效利用。通过在林下种植、养殖,将林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同时,林下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可作为肥料还田还林,促进林木生长,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林下经济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多个产业领域,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作为第一产业,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林下生态旅游等服务业的兴起,又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环节,使农民能够参与到产业的多个环节中,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从而实现增收。
三、林下经济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林下经济模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支撑不足,农民在林下种植、养殖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限,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其次,市场开拓困难,林下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建设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民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容易出现产品滞销问题。此外,资金投入短缺也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建设基础设施、引进优良品种、购置加工设备等,资金需求量较大,但农民自身资金有限,且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
(二)优化发展的策略
为推动林下经济模式健康发展,应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政府和科研机构要加大对林下经济技术研发的投入,培育适合林下生长的优良品种,研发高效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加工工艺。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将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市场开拓方面,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下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多种方式,扩大林下产品的销售范围。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为农民提供贴息贷款、补贴等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林下经济的信贷投放,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难题。
(三)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未来,林下经济将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林下经济生产规模将不断扩大,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形式,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标准化生产将成为趋势,从种植养殖到产品加工,各个环节都将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原材料生产到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林下经济与生态保护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林下经济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通过拓展收入渠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融合等机制,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尽管当前林下经济发展面临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采取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开拓市场、加大政策扶持等优化策略,以及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致富,还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应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林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对策的探讨[J]. 新农业, 2023, (10): 47-49.
[2]张钦胜. 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07): 48-49.
[3]孟凡强. 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 河北农机, 2017,(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