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思辨课堂建构研究
朱惠艳
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228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构建思辨课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辨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理性分析,找到最佳的解决路径,不断地提升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几点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价值以及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顺利开展思辨课堂提供一些参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育人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开展思辨课堂,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第一,思辨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第二,思辨课堂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1]。教师通过日常教学对学生的引导,能够加强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三,思辨课堂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拥有思辨能力会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进而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思辨课堂建构策略
(一)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悬念
初中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社会现象知之甚少,许多社会问题不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自然也不存在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和社会热点 [2],并利用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时,由于学生接触的法律问题很少,因此在分析法律问题时难免会感到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会新闻设置悬念。例如,在某新闻中,有人好心给别人借钱,但对方恶意不还,此人不仅讨债无果,而且事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请问这是为什么?在讲述这个案例时,教师可以隐藏重要的信息,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猜测事件的矛盾点,然后补充遗漏的细节信息,根据细节信息探讨出此人为何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学生们的探讨,能够得出讨债人使用了暴力行为强行讨债,违反了法律规定,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教师就这个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怎样才能够合法讨债,使学生理解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一定要遵纪守法,一旦触犯法律将会受到制裁。教师通过利用新闻案例给学生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探讨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甄别网络信息,提升判断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多种信息,但网络信息有真有假,良莠不齐,因此需要中学生有分辨真伪的能力,拥有较强的判断力,避免受到网络信息的欺骗,进而做出损害自己和他人利益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和判断信息 [3]。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时,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探讨新闻热点,尝试对信息进行甄别。例如,新闻报道了某企业违反了环保法律,使得环境污染,但后来确定这条新闻是虚假的。教师可以以此为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讨怎样能够确定信息的真假,并思考在浏览网络时如何甄别信息。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能够得出该条新闻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和权威的调查,因此要对其真实度保持怀疑。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企业应遵循哪些环保法律要求,提高自己判断法律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其他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新闻报道,培养学生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理性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始终带着批判和质疑的眼光甄别各种纷繁的网络信息,提升学生的判断力。
(三)设计争议话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多种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辩论活动。教师要精心选择争议话题,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依法履行义务》时,教师可以以中彩票为例,引导学生讨论中彩票后应该做什么,探讨需要给国家纳税吗,依法纳税是否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等。这个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辩论兴趣,部分学生会认为中彩票全靠运气,无需纳税。部分学生会认为中彩票是收入的一部分,因此需要纳税。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围绕“公民应尽的义务有哪些”“每个义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批判地看待问题,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依法履行义务相关的知识。教师通过创设具有争议性的辩论主题,能够增强学生的辩论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辩论活动中,通过批判质疑,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全面了解思辨课堂的育人价值,努力构建思辨课堂,在课堂上结合社会热点给学生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甄别的能力,能够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判断真伪,提升判断力。教师还可以用争议话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参与辩论活动,在辩论的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辨别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仲小丹. 疑·辨·悟: 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J]. 教书育人( 教师新概念 ),2024(1):69-71.
[2] 刘影 . 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构建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4(12):37-39.
[3] 吕金波 .”以学论教”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构建 [J]. 新课程研究 ,2023(16):126-128.
[4] 杨金艳 . 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建构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3(12)7-9.
作者简介:朱惠艳,女,1976 年 5 月,人,汉族,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