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素养培养的小学劳动课程优化策略研究
周克星
沅陵县盘古乡舒溪口九年一贯制学校 419617
引言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劳动素养作为个体在劳动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劳动兴趣和劳动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小学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小学劳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因此,研究基于劳动素养培养的小学劳动课程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劳动素养的内涵及小学劳动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劳动课程在学生成长中意义重大。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育有机融合,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团队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艰辛与快乐,懂得劳动创造价值,从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此外,小学劳动课程还是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的关键载体,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人民的贡献,激发对劳动的敬意与热爱。同时,它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筑牢基础,通过劳动实践锻炼,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2 小学劳动课程现状分析
2.1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合理性
当前小学劳动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从课程地位来看,劳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常被边缘化,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为追求所谓的“主科”成绩,随意压缩劳动课程课时,甚至经常出现劳动课被语文、数学等主科占用的现象,导致劳动课程难以正常开展,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教育时间。
2.2 教学内容陈旧且形式单一
小学劳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劳动项目,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教学内容多集中在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校园卫生打扫等方面,如折纸、剪纸、扫地、擦窗户等,很少涉及现代科技和新兴产业相关的劳动内容。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陈旧的教学内容无法让学生了解劳动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2.3 师资力量薄弱且培训不足
师资力量是影响小学劳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小学劳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专业劳动课程教师匮乏,很多学校的劳动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专业培训,缺乏劳动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劳动课程教学工作。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有效的评价。另一方面,学校对劳动课程教师的培训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和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3 基于劳动素养培养的小学劳动课程优化策略
3.1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内容框架
小学劳动课程应打破传统零散、随意的课程模式,构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地设计课程内容。低年级学生着重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基础技能,让他们在简单的劳动中感受自我服务的成就感,初步树立劳动意识。中年级学生可增加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等课程,像制作纸艺、种植豆苗等,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对劳动的兴趣。高年级则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和职业体验活动,如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到工厂体验工人工作等,拓宽劳动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3.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小学劳动课程的需求,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法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设计如“校园绿化方案设计”“传统节日美食制作”等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和实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查阅资料、讨论方案、分工合作,不仅能提高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也值得推广,通过创设真实的劳动场景,如模拟超市购物、医院就诊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增强对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3.3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小学劳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劳动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劳动教育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内容涵盖劳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
3.4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应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学生自评可以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则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评价内容要全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更要注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小学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小学劳动课程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劳动素养培养的小学劳动课程优化策略,包括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同时,为了确保优化策略的顺利实施,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和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氛围等实施保障措施。通过实施这些优化策略,有望提高小学劳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王晖; 刘霞; 刘金梦;李金文; 高叶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2(04)
[2] 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策略研究——基于种植课程的教学研究 [J]. 杨薇 . 教师博览 ,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