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罗鹏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重庆万州 404020

前言:在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对人才培养成效有着直接影响。为此,通过引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也能够顺利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一)科学设计项目任务

项目来源多元。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具体开展中,可围绕小型企业网络改造这类企业真实需求,或者是模拟场景,如,校园智慧网络搭建等方面入手来进行项目选择,突显项目真实性与实用性,以此来确保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能够有新的收获和成长[1]。

针对项目难度做好分层。要对学生现阶段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做出充分考虑,然后将项目合理划分成三个层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有一定的突破。如,基础层,可设计家庭网络布线这类项目,帮助学生做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巩固;进阶层,要注重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这类项目的设计;拓展层,要将大型园区网络优化这类项目的设计视为重点,以此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项目驱动下得到进一步提升。

设计的项目要做到和课程内容密切联系。以“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一课程内容为例,就可联系中职生现阶段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来设计“交换机 VLAN 划分与路由配置”这一项目,通过将各个项目任务中合理的引入 VLAN 原理、路由协议等知识点,既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能够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与内容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2]。

(二)持续优化教学过程

做好角色分工。要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要设置项目经理、测试工程师与网络工程师等角色,明确不同成员各自的职责,让大家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进一步发展团队协作能力。比如:以“无线网络覆盖项目”为例,在具体开展中,项目经理要完成项目任务的合理分配,做好进度把控;网络工程师则要将所需设备调试好;测试工程师则要完成网络性能检测工作。

教师要注重角色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授者”转变成“引导者”与“合作者”等身份,项目具体实施中要围绕各小组的进度来及时有效的提供技术指导,提供多样资源,以此来满足各层、各组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突破学习难点,但要注意不能直接将答案提供给学生,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将自身潜能充分挖掘发挥出来。

做好动态监控和反馈。在实践中,可借助项目管理工具来做到对项目进度的实时跟踪,同时定期组织各项目小组来进行汇报,围绕项目中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来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制定出完善可行的解决思路方法,深化项目成果[3]。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将评价指导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重视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围绕项目成果、过程表现、团队协作等方面来开展综合评价。对于项目成果评价,要将网络设备配置准确性、网络性能指标达标情况等方面的考核视为重点;过程性评价,要将学生在需求分析、方案制定,还有故障排除等一系列环节的表现完整细致的记录下来;学生自评与互评上,可通过小组互评、个人反思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与成长情况来提升自我认知,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企业评价方面,要积极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的验收当中,从更专业的角度来给出反馈,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改进带来助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中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项目设计具有一定难度。要想设计出与中职生认知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涵盖课程知识点的项目,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教学资源匮乏。一些中职院校的网络设备、仿真软件等实践资源较少,无法为复杂项目的开展带来助力,学生也难以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学管理具有一定难度。一些项目的开展需要较长的周期,再加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对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应对策略

首先,增加校企合作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应增加和网络技术企业的合作交流,一起创建项目资源库,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到中职院校项目设计与指导当中,为项目的真实性、前沿性提供一定保证;其次,重视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创建。可联系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需求,将 Packet Tracer、EVE-NG 等网络仿真软件科学引入到新时期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当中,有效弥补传统课堂存在的硬件设备不足等问题,为学生顺利高效的开展虚拟项目实践带来助力;最后,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通过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开展挂职锻炼,或者是参与专业培训活动来促进教师项目开发能力、实践指导水平的逐步提升。还有团队协作机制的构建也是重点,为后续项目设计与教学指导的高品质开展带来助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展中合理引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为职业素养发展构建良好条件。因此,为了能够取得理想教学成果,在之后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应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创新探索,以此来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为之后的教育改革带来助力。

参考文献:

[1] 姚玉开,吕晓丽,赵杰 . 文献名: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 [J]. 中国新通信,2021,23(11):135-136.

[2] 蒋海广 .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新通信,2023,25(22):140 - 142.

[3] 常海棠 .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J] 中外交流,2021,28(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