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育人新路径研究
王瑜 李如妍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一、大思政格局下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困境
(一)思政素材资源陈旧匮乏
思政素材是课程思政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石。目前,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素材存在明显的陈旧与匮乏问题。其挖掘方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辩证思维等方面,未能紧密结合新时代的新问题。同时,也没有将专业案例与思政育人素材充分融合,缺乏对专业素养和岗位需求素材的精准对接。这种素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对“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育人场域存在局限性
教学场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育人场域过于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有形场域,而忽视了线上授课、社会实践、企业授课等无形场域的开发。场域的局限性使得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三)育人主体较为单一
育人主体是课程思政落实的关键因素。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育人主体主要局限于任课教师,尚未建立起思政教师、任课教师、教辅教师以及教服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机制。单一的育人主体不利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对数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产生了阻碍。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整合教学资源,构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大课程”
1. 精准确定建设目标 对接专业案例、岗位需求和职业素养,是确定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关键。要聚焦时代与世界的问题,将新工艺、新工业、新业态中的问题转化为专业问题,再将专业问题数学化。通过分析专业案例中的数学知识,确定知识目标;依据专业岗位需求,明确学生的技能标准,对接数学逻辑思想,确定技能目标;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品德、职业追求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深入了解专业职业素养,明确素养目标。最终,从这些目标中提炼出课程思政素材,融入高职数学课程教学。
2. 搭建综合课程体系 融合各种文化艺术,搭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综合课程体系。在各学科的发展历程、关键人物故事以及学科发展史等文化内容基础上,融入数学思想和逻辑等思维内容,构建数学综合知识体系。从生活中的百岁山瓶身设计、中国桥梁设计等方面,融合数学之美、生活与科技中的数学等艺术内容;在谚语论证和诗歌描述中,融合数学语言和符号等语言内容,搭建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综合育人体系。
3. 明确评价体系 对接竞赛标准,明确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对接数学建模比赛与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根据大赛综合评价权重,分别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方面明确课程评价权重的分配,从而确定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二)拓宽教学场域,搭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大平台”
1. 探索课外教学场域 积极探索高职数学课程的课外教学场域。课外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制作数学相关视频,如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家故事文案,查找素材并整理制作视频上传至各平台,从空间上拓宽教学场域。引导学生探究专业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例如带领学生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解决方案,在时间上突破教学场域的限制。
2. 拓展实践教学场域 加强校、政、社的沟通协调,通过课赛融通,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挑战杯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竞赛活动;通过校课融通,支持学生到学校广播站、直播平台开展空中课堂活动。从实践中拓宽教学场域,
加强数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效果。
3. 开拓网络教学场域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发布课前线上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针对授课内容发表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问能力。借助学习通、微信、抖音、B 站等平台布置开放式作业,拓展数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场域,鼓励学生成为数学的传播大使,在空间上彻底打破教学场域的限制。
(三)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大课堂”
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角色转变、教学方法创新以及线上线下活动并进,创建“生活问题引专业、专业案例引问题、问题分析引思考、思考探究引新知、新知探索引实践、实践解锁引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通过课前学生提出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分析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探究构建数学模型,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课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发明专利。
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宽高职数学教学空间。通过“数学”视频讲解实践、学生作品设计展示实践、技能竞赛激励学生创新实践、专利设计激励学生参加竞赛展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 加强学科知识融合 加强学科知识融合,促进高职数学教学发展。以护理和会计领域为例,在护理工作中,药物的配置和给药需要精确的数学计算,涉及比例关系和单位换算等知识;在会计领域,分析财务报表需要运用比率分析,涉及分数、百分数等数学知识。通过学科知识融合教学,凸显高职数学知识的基础性。
三、结论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重要举措。针对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大思政背景下,通过整合高职数学教育资源建设“大课程”、拓展教学场域搭建“大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大课堂”,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欣 .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融合理路与实践策略 [J].职教论坛,2022,38(08):116-122.
[2] 韩小敬 .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 [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29(05):40-45.
[3] 郭秋玉.“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J].校园英语,2023,(3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