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张兰芬 李莉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城关第一小学 465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将大单元教学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作为一种全面且有条理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剖析其价值所在,并提出实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参考借鉴。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扮演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倾向于以独立的课文为教学单元,导致内容显得零散,缺乏必要的系统整合与连贯性。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关联性的特点,将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而以问题为导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两者结合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大单元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将单元内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提升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寻求解决方案。在大单元教学情境下,学生需要整合多篇课文、多种学习资源的信息来解决复杂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以问题为驱动,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同时,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立足单元主题,设计核心问题
1.深入解读教材
教师要对大单元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把握单元主题、教学目标以及各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间故事园”为例,该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民间故事的特征,并体验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分析《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及《红楼春趣》等篇章,尽管它们源自不同的经典作品,却共同展现了民间故事的传奇韵味与鲜明的人物刻画特色。
2.提炼核心问题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提炼出能够统领整个单元教学的核心问题。如在“民间故事园”单元,可以设计核心问题:“民间故事是如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传递文化与价值观的?”这个问题涵盖了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各篇课文时,关注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将问题融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校园生物观察”的情境。提出问题:“我们校园里有哪些可爱的生灵?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描写这些可爱生灵的?”学生在校园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阅读《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等课文,探究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灵的喜爱之情。
2.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片段,如《桥》《穷人》等相关的影视片段,然后提出问题:“电影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如何通过文字来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又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渲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深入阅读课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每组4 - 6人,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优势互补。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主题单元教学中,将善于提出问题、思维活跃的学生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在一组。在探讨“如何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问题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探究。
2.明确小组分工
为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过程和结果、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探究成果等。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性文章”主题单元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说明性文章是如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的”这一问题时,组长组织成员分别从不同课文中寻找说明方法的例子,记录员详细记录,汇报员整理后向全班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这样的分工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3.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主题单元教学中,小组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情实感”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可以结合《匆匆》《那个星期天》等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讨论中深化对写作方法的认识。
(四)问题拓展延伸,深化知识理解
1.联系课外知识拓展问题
在完成单元教学后,引导学生将问题拓展到课外知识领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品质”主题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他们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还知道哪些体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物,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深化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2.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拓展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单元学习中的收获和疑问,自主提出拓展问题。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测”主题单元学习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在其他类型的文章阅读中,如何运用预测策略?”“预测策略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还能发挥作用?”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进一步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束语
以问题为引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法,借助设定核心议题、构建问题情境、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及问题拓展深化等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孟祥艳.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 2024,(19):160-162.
[2]佘思民.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深度学习[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3,(Z3):54-55.
[3]叶芳.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三).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福州一中贵安学校;,2022:3.
[4]赵玲玲,高正和.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中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智力,2020,(3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