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探究
赵磊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经济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通过创新路径实现突破。
1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管理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导向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该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仅为农业经济管理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行动指南。
1.2 农业经济管理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以及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农业经济管理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引导,促进农业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型。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以及品牌营销等环节,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的综合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提升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经济管理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元产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一方面,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提升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通过多渠道增收,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动力。
(4)保障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农业经济管理通过完善农村治理机制,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条件,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的自治能力,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者仍然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过于注重农业生产的数量增长,忽视了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这种观念导致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管理者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2.2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的问题,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补贴等相关政策的执行和监管不到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一些地区的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3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短缺,现有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此外,农村地区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进一步削弱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力量。
2.4 信息化水平低
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农业经济管理者和农民获取市场信息、农业技术信息的难度较大,无法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影响了农业生产决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3.1 更新管理理念
更新管理理念是推动农业经济管理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化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3.2 完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实现农业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合同签订和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市场化。加强农业补贴政策的执行和监管,确保补贴资金真正惠及农民和农业生产。通过建立补贴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审计和监督,防止挪用和截留等问题的发生。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培养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素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通过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扶持和职业发展机会等,吸引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
3.4 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为农业经济管理者和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决策,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业生产、市场销售等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农业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经济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创新路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不断探索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琛怡.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研究[J].山西农经,2025,(02):161-163.
[2]仇德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1):109-111.
[3]吴贵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市场,2024,(27):67-70.
[4]高玉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4,(25):41-44.
[5]徐广娟.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J].山西农经,2024,(08):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