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 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佘昌沛

湖北工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传统设计方法在信息整合、协同设计等方面的局限性逐渐凸显。BIM 技术作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创新性技术,凭借其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等特点,为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与发展机遇。本文将系统地对BIM 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BIM 技术原理概述

(一)BIM 技术的定义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技术不仅是对建筑的三维几何形状进行建模,更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进行整合与管理,涵盖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到运营维护的各个阶段。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中,BIM 模型成为信息传递与共享的核心载体,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平台。

(二)BIM 技术的核心特点

BIM 技术打破了传统二维图纸抽象表达的局限,将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方案以三维可视化模型呈现。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业主等各方人员,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道路的走向、桥梁的结构形态,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例如,在山区道路设计中,通过 BIM 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道路如何顺应地形起伏,桥梁如何跨越山谷,便于各方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减少沟通成本与误解。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涉及道路、桥梁、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等多个专业。BIM 技术支持多专业协同设计,各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在同一个 BIM 模型上开展工作,实时共享和更新设计信息。当一个专业的设计方案发生变更时,其他相关专业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相应调整,有效避免了传统设计中因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的设计冲突与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BIM 技术具备强大的模拟功能,能够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力学性能、排水效果等进行模拟分析。在施工模拟方面,可以通过 BIM 模型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模拟施工流程,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施工场地空间冲突、施工工序不合理等,从而优化施工方案。在力学性能模拟上,可将 BIM 模型导入专业分析软件,对桥梁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评估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BIM 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规划阶段应用

地形建模,在道路工程规划阶段,准确的地形信息是路线规划的基础。BIM 技术可以通过整合地形测绘数据、卫星影像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快速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模型。例如,利用无人机航测获取地形点云数据,将其导入BIM 软件中,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生成逼真的三维地形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直观展示地形地貌,还能提供地形的高程、坡度等详细信息,为后续的路线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路线规划,基于三维地形模型,设计人员可以在 BIM 软件中进行道路路线的规划与比选。通过调整路线的平面位置、纵坡坡度等参数,生成多个路线设计方案。利用 BIM 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对不同方案进行直观对比,分析各方案在地形适应性、工程量、对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优劣。同时,结合交通流量预测数据,评估各路线方案的交通服务水平,从而选择出最优的道路路线方案。

(二)初步设计阶段应用

在初步设计阶段,道路平纵断面设计是关键环节。BIM 技术能够将道路平面设计与纵断面设计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协同优化。设计人员在 BIM 软件中绘制道路平面线形,同时根据地形条件和设计规范确定纵断面坡度与竖曲线参数。通过 BIM 模型,可实时查看道路平纵断面的组合效果,检查平纵线形是否协调,是否存在视距不良等问题。若发现问题,可及时对平纵断面设计进行调整,确保道路线形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

精确构件建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对道路各构件进行精确建模。BIM 技术可以实现对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构件的精细化建模。以路基建模为例,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在 BIM 软件中准确划分不同的路基填料区域,设置各区域的材料属性与压实度要求。对于路面结构,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建模,明确各结构层的厚度、材料类型等参数。通过精确构件建模,为施工提供详细准确的构件信息,确保施工质量。

三、BIM 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规划阶段应用

桥梁的位置选择对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功能性有着重要影响。在规划阶段,利用BIM 技术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数据,构建桥位区域的三维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评估不同桥位方案在跨越障碍物(如河流、山谷、道路等)的可行性,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跨越河流的桥梁设计中,通过 BIM 模型分析河流的水流速度、水位变化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桥位,避免桥梁基础受到水流冲刷的影响。同时,考虑桥位与道路路线的衔接,确保交通的顺畅性,从而确定最优的桥位方案。

(二)初步设计阶段应用

在初步设计阶段,BIM 技术为桥梁结构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 BIM 软件对桥梁的上部结构(如主梁、主拱圈等)和下部结构(如桥墩、桥台、基础等)进行建模与设计。在建模过程中,根据桥梁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规范,合理确定结构构件的尺寸与形状。例如,对于梁桥的主梁设计,通过分析主梁的受力情况,优化梁高、梁宽等参数,确保主梁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同时,利用 BIM 模型的协同设计功能,实现桥梁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设计,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

设计人员根据桥梁结构的受力要求和施工规范,在 BIM 软件中确定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和锚固长度等参数,并在模型中准确绘制钢筋的形状与位置。通过 BIM 模型的可视化功能,检查钢筋之间以及钢筋与其他构件之间是否存在碰撞冲突。例如,在桥墩钢筋布置设计中,利用 BIM 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竖向钢筋与水平箍筋的交叉情况,以及钢筋与预埋件、预留孔洞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时发现并解决钢筋碰撞问题。同时,利用 BIM 模型的参数化功能,当桥梁结构尺寸或设计要求发生变化时,钢筋布置能够自动更新,提高钢筋设计的效率与准确性。

结论

BIM 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精确性与效率。BIM 技术还支持多专业协同工作,确保了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提高了设计质量。此外,BIM 的参数化设计功能使得设计变更更加便捷,降低了设计成本。总体而言,BIM 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流程,还显著提升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喜刚 , 刘高 . BIM 技术在特大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桥梁建设 , 2023, 53(2): 1-10.

[2] 周绪红, 聂建国. 基于BIM 的道路三维协同设计方法[J]. 中国公路学报,2022, 35(5): 89-102.

[3] 肖汝诚 , 项海帆 . BIM 技术在桥梁参数化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J]. 土木工程学报 , 2021, 54(8):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