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
臧贵
溆浦县两丫坪镇中心小学 湖南省 怀化市
伴随着科学新发现和技术革新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不仅营造学生们的科学素养,而且肩负着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生发展趋向打好基础的工作职责,并将科学素养的塑造做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
一、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小学科学是基础教育,其教材内容丰富,包含自然、社会、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涵盖了生物、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多元化知识,成为了当前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科目。学科的执行不但塑造学生掌握科学,喜爱科学,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可是现如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文化教育来讲,不论是课堂教学活动,或是教育理念都存在一定的不够,造成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太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太高,没达到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都是基于学生生活具体,接近学生的事实生活,达到学生对科技知识的需要,都是学生探索科学的起点,正确引导学生终生学习做铺垫,进而为国家塑造杰出人才。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
2.1 丰富科学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都知道,小学科教育课堂的课堂教学专业知识具体内容十分广泛,适用课堂教学活动方法也十分丰富,可是从目前小学学科学科的课堂教学现况而言,大部分科学教学课堂中应用的教学模式方式相对单一,未对于课程内容对课堂教学活动作出调整,限制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中小学 科学教育课堂是学生思维集中地,学生的思路在老师们的指引下展开了汇聚,学生又根据对教学的了解展开了思维充足发 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中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大大提高。[1]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环境与我们》章节的学习为例,通过分析该章节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指导,该章节主要从宏观人手,让学生掌握地球为人们所提供的宝贵而与众不同的生存条件,掌握地球遭遇错综复杂的、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欲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人手,研究每天都在接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垃圾处理问题、能源利用问题、资源再生问题,最后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最后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塑造他的环境保护观念,并能促使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为。因而老师可以采取开展学生室外社区实践活动活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相融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身边环境中去观察,增加学生对身边环境问题的了解,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的分析激发对保护地球环境的欲望的过程中不仅达到了开展环境保护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完美的与新课程标准相契合。
2.2 优化课程内容,加强生活实践
《2022 年基础教育科学课程规范》明确指出中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反映科学本质综合型基本课程,具备理论性。科学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求知欲,从亲近自然 迈向亲密科学,基本从宏观上了解自然世界,了解科学、技术性、社会发展 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展趋势最基本的科学能力,产生最基本的科学做事态度社会责任感,逐渐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和思想。科学来自生活,也用于生活,因而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课堂实效性还应当从生活变的教育理念下手,创建学生们从生活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将科学教育课堂开展拓宽。[2]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及教育”理论以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教育及生活”的教学理念完美诠释了生活实践化教育课堂,这种教学理念与科学课程的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是提升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以小学科学中的《光》章节的学习为例,该章节以研究光的特点为主要线索,介绍了光的自然现象在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言,光无处不在,学生在学习该章节的同时,体会和联想日常生活中的光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实践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科学知识,让学生去观察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的昼夜更替,雨后的彩虹,晚上的灯具照明和利用镜子整理仪容的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从而了解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不仅证明了科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探索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要求相结合,实现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 完善科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评价是衡量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合理开展的标准。《标准》中注重评价需从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科学知识考虑,创建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管理体系,推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和老师们的提升,高效地改善科学教学,以确保科学学科的高效执行。[3] 评价的主体要多样化,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评价里的主体影响力,充分发挥学生本身潜力,让评价过程不光仅仅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知、自身评价、自我调节与自我技能提升的过程。[4] 在目前,传统式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多为书面形式考试成绩为主导,这类评价方法无法激起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的积极性。因此积极主动改善过程的评价,高度重视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加强过程的评价,高度重视“教一学一 评” 一体化,关心学生在研究过程和实践中逻辑思维活动与真正主要表现; 探索增值评价,发挥评价诊断的功能、促进和激励作用,关注个体差异性,改进学习的过程,推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中丰富科学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内容,加强社会生活实践和完善科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能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了我国对教育的新要求,提升了我国储备人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飞 .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 [J]. 科技风 ,2019(27):19.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27018.
[2] 倪渊. 构建小学低年级孩子的科学课堂— 以小学科 学谁轻谁重为例[J]. 才智,2019( 09) : 82
[3] 徐燕, 马永双, 叶宝生.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30(05):78-82.
[4] 韩宇 . 小学科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 ,2020.DOI:10.27011/d.cnki.gdbsu.2020.00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