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妇科临床带教中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作者

马齐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妇科临床带教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实习生能否顺利从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培养出合格的妇科专业人才[1]。阶段性目标教学法作为一种以目标为导向,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带教领域受到广泛关注[2]。本研究旨在探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妇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实习生的满意度,为优化妇科临床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24 年 1\~12 月的 60 名妇科临床实习生,根据不同教学法分组:A 组(30 名,2024 年 1\~6 月),B 组(30 名,2024 年 7\~12 月)。 A 组:男 4 名,女 26 名;年龄 21\~24( 22.51±0.76 )岁。B 组:男5 名,女25 名;年龄21\~24( 22.56±0.73 )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 P>0.05

1.2 方法

A 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带教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进行集中理论授课,讲解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基础知识。随后,在临床实践中,带教教师带领实习生进行病房查房、病例书写、简单的临床操作等,以带教教师的示范和讲解为主,实习生跟随学习。

B 组:实施阶段性目标教学法。第一阶段:基础认知阶段(第1-2 周):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阶段性目标。在这一阶段,目标是让实习生对妇科科室环境、工作流程、常见疾病有初步的认识。通过科室介绍、发放图文并茂的资料以及组织观看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视频等方式,帮助实习生建立起对妇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认知。同时,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如熟悉妇科常用的检查器械及其用途。第二阶段:知识技能提升阶段(第3-6 周):在实习生对妇科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进入知识技能提升阶段。带教教师针对妇科常见疾病,如子宫肌瘤、异位妊娠、盆腔炎等,以病例为引导,组织实习生进行病例讨论。每个病例讨论前,明确本次讨论的目标,如掌握某种疾病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方法等。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实习生积极发言,带教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加深实习生对疾病知识的理解。同时,安排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如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分泌物采集等,并制定操作技能考核目标,及时反馈实习生的操作情况。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第7-12 周):此阶段注重培养实习生的综合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带教教师安排实习生管理一定数量的患者,从患者的入院接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申请到制定初步诊疗方案,全程由实习生主导,带教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设定每周的学习目标,如本周能够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妇科住院病历书写,并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分析。定期组织实习生进行病例汇报,带教教师和其他实习生共同参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1.3 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越好。

(2)临床思维:包括病例分析、诊断推理、鉴别诊断,满分10 分,得分越高越好。

(3)教学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教学方法、带教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教学满意度Σ=Σ (非常满意 + 满意) /N×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 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表述,行 x2 检验, P<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比较

B 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考核成绩高于A 组, P<0.05 。见表 1。

表1 考核成绩比较( ,分)

2.2 临床思维比较

B 组病例分析、诊断推理、鉴别诊断的评分高于A 组, P<0.05 。见表 2。表2 临床思维比较( ,分)

2.3 教学满意度比较

B 组的教学满意度高于A 组, P<0.05 。

3 讨论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实习生在每个阶段都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基础认知阶段,实习生对妇科临床工作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在知识技能提升阶段,通过病例讨论和实践操作训练,使实习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综合应用阶段,实习生通过管理患者,全面锻炼了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从而在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传统教学法缺乏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教学过程较为笼统,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迷茫,导致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3]。

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的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评分以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A 组,提示 B 组教学质量更高,得到了更多实习生的认可。该教学法通过明确的阶段性目标设定,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系统,充分调动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妇科临床带教中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临床思维以及教学满意度,可推行。

参考文献

[1] 汪苗 , 熊畅 , 徐苗 . 妇科临床带教中阶段性目标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J]. 中国卫生产业 ,2024,21(2):150-152.

[2] 穆文玉 , 谢娜 .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妇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10(19):106-108.

[3] 王晓玲 , 薛雨霄 , 江紫妍 , 等 . 分阶段目标教学法联合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在产房助产实习带教中应用的质性研究 [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11(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