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王建珍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文定中心小学350811
摘要:"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致力于提升教育的整体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逐渐成为了教育者们热议的核心议题。经过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索与实践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优化“双减”政策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他们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展现自身的独特个性,在成功点燃学习热情与动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1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设计简单
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较为简单和枯燥。选择的教学内容过于单调,通常都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没有进行拓展和延伸,不利于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持久的数学兴趣。同时,教师开展的课堂活动较少,没有将探究活动、数学实验、小组合作等融入进来,导致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影响。另外,教师运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案,没有照顾到不同水平学生的感受,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进而阻碍高效课堂的构建。
1.2作业设计无序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存在着无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有很多作业都是重复的,学生都能够将答案背诵下来,无法有效巩固知识,还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还有写作业与课堂教学脱节,学生花费很大精力都不能完成,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压力。而且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没有及时批改和反馈,使得学生无法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足。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大胆尝试,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及协作潜能。在教授小学数学时,教师们能够运用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情景教学、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顺序,采用契合其需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教学过程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2.2重视课前预习,合理设计任务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前预习至关重要。通过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探究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以确保教师的教学成效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得以提升。然而,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通常会忽视课前预习,仅仅要求学生浏览书本以获取基本概念,学生预习主要依赖于教材内容,不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导致学生难以深度了解新知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改变预习策略,结合学生的个人喜好和教材知识来制订预习计划,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系,以帮助学生回顾过往知识,逐步引导他们对未知进行探索,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2.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协同学习团队,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不断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以促使生生之间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帮助下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在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的沟通中找到新的学习思路。同时,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以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
2.4打造生本课堂,提高学习质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着重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教育者应当构建一种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学氛围,赋予学生独立探索与研究的空间,这样的做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在深度思考和表达能力上的成长,还能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应用。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学生,使其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同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其探究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不仅如此,考虑到小学生个人能力有限,教师亦可激励学生并引导他们投身团队学习之中。团队协作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认知发展及问题解决技巧。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见解,共同探讨问题,并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找到解决方案。
2.5优化练习,确保教学实效性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重塑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具体优化措施包括如下:第一,分层作业设计。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成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层次分明、难度适宜的练习题,这些练习被划分为基础练习、综合性练习以及拓展练习三大类。基础题型适用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侧重于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的巩固,如简单的计算题和基本应用题。面向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综合题型旨在评估其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包括稍复杂计算题和综合运用题。拓展题型专为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注重应用题的解答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层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在各自的认知水平上得到提升。第二,反馈与评价机制。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指导和反馈。通过口头反馈、书面评语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改进方向。
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与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改革教学目标、调整课程内容、加强师生互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人教版教材的特点与优势、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家庭与社会支持等也是实现课堂优化的重要途径。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文系闽清县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MQ202303X)
参考文献
[1]康淑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课堂练习的策略[J].读写算,2024(08):274-275.
[2]邓淑艳.“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措施[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3):69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