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FMEA 与事故树分析的氢气充装站关键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研究
董少甫
152824198410217014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下,氢能凭借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势,成为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 。氢气充装站作为氢能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承担着氢气储存、运输与加注的核心功能。然而,氢气具有易燃易爆、密度小、扩散性强、点火能量低等特性,使得氢气充装站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巨大破坏,甚至阻碍整个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准确识别氢气充装站的关键风险,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对保障氢能产业安全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事故树分析(FTA)是两种成熟且有效的风险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氢气充装站风险研究,有助于全面、系统地识别关键风险,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究方法
2.1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FMEA 是一种基于预防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通过对系统或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的识别与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风险。在氢气充装站风险分析中应用 FMEA,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 确定分析范围:明确氢气充装站的主要系统和组件,如储氢系统(储氢罐、管道等)、充装系统(压缩机、充装枪等)、控制系统(传感器、控制器等)、安全防护系统(安全阀、报警装置等) 。
2. 识别潜在失效模式:组织行业专家、技术人员,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和以往经验,全面梳理各系统和组件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例如,储氢罐可能出现罐体破裂、密封失效;管道可能发生泄漏、堵塞;压缩机可能出现机械故障、压力异常等。
3. 分析失效原因:针对每种失效模式,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包括设备自身因素(如材料缺陷、设计不合理)、环境因素(如腐蚀、温度变化)、人为因素(如操作失误、维护不当)等。
4. 评估失效影响:从安全、功能、环境等多个维度,评估失效模式可能产生的影响。影响程度可划分为轻微、中等、严重和灾难性四个等级。例如,氢气轻微泄漏可能仅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影响程度为中等;而大规模氢气泄漏并引发爆炸,将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影响程度为灾难性。
5. 计算风险优先数(RPN):RPN 由严重度(S)、发生频率(O)和检测难度(D)三个因素的乘积确定,即
。其中,严重度(S)取值范围为 1 - 10,数值越大表示影响越严重;发生频率(O)取值范围为 1 - 10,数值越大表示发生可能性越高;检测难度(D)取值范围为 1 - 10,数值越大表示检测越困难。通过计算 RPN 值,对各失效模式的风险等级进行量化排序,RPN 值越高的失效模式,需优先采取防控措施。
2.2 事故树分析(FTA)
事故树分析是一种从结果到原因的演绎推理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组合,从而识别系统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在氢气充装站风险分析中应用FTA,主要步骤如下:
1. 确定顶上事件:顶上事件是事故树分析的核心结果事件,通常选择氢气充装站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如氢气爆炸、火灾、大规模泄漏等作为顶上事件 。
2. 构建事故树:从顶上事件开始,逐步分析导致其发生的直接原因,并将这些原因作为中间事件。再进一步分析中间事件的原因,直至追溯到最基本的原因,即基本事件。使用逻辑门(与门、或门等)将顶上事件、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连接起来,构建完整的事故树模型。例如,氢气爆炸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氢气泄漏和火源存在两个条件,此时可使用与门将这两个中间事件与顶上事件连接;而氢气泄漏可能由管道破裂或阀门故障引起,可使用或门将这两个基本事件与氢气泄漏中间事件连接。
3. 定性分析:通过计算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进行定性分析。最小割集是指能够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组合,一个最小割集代表一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途径;最小径集是指能够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组合,反映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分析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可明确导致事故发生的所有可能原因组合,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风险因素。
三、氢气充装站风险识别
3.1 基于 FMEA 的风险识别
对氢气充装站各系统和组件进行 FMEA 分析,以储氢系统为例:
管道泄漏:原因可能是材料老化、腐蚀、焊接缺陷、外力撞击等。一旦发生管道泄漏,氢气泄漏到空气中,若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极易引发爆炸或火灾,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周边环境,严重度(S)设为 9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氢气的腐蚀作用和环境因素影响,管道泄漏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发生频率(O)设为 3 ;通过定期巡检和检测设备,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现管道泄漏,但部分微小泄漏检测难度较大,检测难度(D)设为
则其风险优先数 R P N= 9 × 3 × 5 = 1 3 5
储氢罐破裂:可能由设计缺陷、超压运行、材料性能下降等原因导致。储氢罐破裂将造成大量氢气迅速泄漏,引发灾难性后果,严重度(S)为 10 ;在严格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下,储氢罐破裂发生概率较低,发生频率(O)设为 2 ;由于储氢罐的结构特点和检测技术限制,部分内部缺陷检测难度较大,检测难度(D)设为
其风险优先数 R P N=
。
对充装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进行类似分析,通过计算各失效模式的 RPN 值,筛选出 RPN 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如压缩机故障、充装枪密封失效、传感器失灵、安全阀不动作等,这些即为氢气充装站基于 FMEA 识别出的潜在关键风险点。
3.2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识别
以氢气爆炸作为顶上事件构建事故树。基本事件包括氢气泄漏、火源存在、通风不良、报警系统失效等。通过定性分析计算最小割集,例如:
最小割集 { 氢气泄漏,火源存在 } :表示当氢气发生泄漏且现场存在火源时,将导致氢气爆炸;
最小割集 { 氢气泄漏,通风不良,报警系统失效 } :意味着氢气泄漏后,由于通风不良导致氢气积聚达到爆炸极限,且报警系统失效未能及时预警,从而引发氢气爆炸 。
通过分析最小割集,明确了导致氢气爆炸的多种原因组合。若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可进一步确定对氢气爆炸发生概率影响较大的关键风险因素,如氢气泄漏在多个最小割集中出现,且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影响显著,是导致氢气爆炸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同时,结合最小径集分析,可找出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有效途径,如加强通风设施维护、确保报警系统可靠运行等,以降低氢气爆炸风险。
综合 FMEA 和事故树分析结果,氢气泄漏、火源控制、设备故障、安全防护系统失效等成为氢气充装站的关键风险因素。
四、防控策略
4.1 设备维护与管理
建立健全设备定期维护制度,对储氢系统、充装系统等关键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出现老化、损坏的部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升设备可靠性。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无损检测,对设备进行深度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和隐患。同时,为每台设备建立详细档案,完整记录设备运行状况、维护过程和故障信息,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2 人员培训与管理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设备操作流程、安全规范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制定严格且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明确操作标准和安全要求,确保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模拟各类突发事故场景,提升人员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能力,增强整体应急处置水平。
4.3 安全监测与预警
在氢气充装站全面安装氢气泄漏监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安全监测设备,实时动态监测氢气浓度、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任何异常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根据参数特性设定合理阈值,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阈值,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定期对安全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设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安全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4.4 应急管理
制定完善且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涵盖事故报告流程、应急响应程序、救援措施以及人员疏散方案等内容,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配备充足且适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灭火器、消防水带、防护装备等,并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完好、随时可用。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 FMEA 和事故树分析方法,对氢气充装站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识别。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的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安全监测与预警以及应急管理等防控策略,从多个维度构建起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有助于有效降低氢气充装站的安全风险,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各氢气充装站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风险识别与防控体系,为氢能产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云飞, 张大刚, 康永田, 等. 单点系泊系统溢油风险管理与防控研究[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4,1(3):200-206.
[2] 陈义丰 , 刘晓成 . 氢气充装过程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J]. 化工管理 ,2025(12):84-86.DOI:10.19900/j.cnki.ISSN1008-4800.2025.12.022.
[3] 王亚伟 . 氢气充装站的风险分析和对策措施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37(20):98-99. DOI:10.3969/j.issn.1673-4076.2017.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