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学困生课堂参与度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
赵秀华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 641500
中职英语课堂里,一些基础差又缺少学习信心的学生常常沉默寡言,注意力容易分散,参与度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起这些学生的内在潜能,这会拖累整体的教学质量。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不但有益于自身的学习成果,而且有益于班级整体的学习气氛。依据教学实际并联系中职英语学困生的实际状况,本研究想要找出专门针对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推动办法,给一线教师给予切实可行的教学参照和操作途径。
一、影响中职英语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关键因素
(一) 语言基础薄弱致使学习信心不足
中职学生自身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受客观条件限制,以中小城镇和农村学校为生源的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落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形成了较明显的自卑心理,导致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想要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绩更为困难。部分学生不愿意让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发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导致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学习的无助感明显增强。在这种负面情绪的持续作用下,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逃避心理,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课堂表现日趋沉默和被动。这种情绪与行为的恶性循环严重削弱了教学效果,也使教师在组织教学和实施辅导时面临更多挑战。
(二) 单一教学方式阻碍学习兴趣发展
传统中职英语教育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此情况下,学困生很难适应教学节奏或者觉得课程难度太高,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由于教学内容没有充分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倾向,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无法有效激起内心的求知欲望。这种低参与度和归属感缺失的状态,使学困生慢慢对课堂活动抱有消极态度,陷入“理解困难—失去兴趣—学业退步”的恶性循环,进而进一步遏制其主动性发展。长此以往,这类学生会慢慢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养成依赖性强、自主性弱的学习习惯,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了明显的阻碍。
(三) 不合理评价机制影响学习动力的构建
当下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过分依靠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平时学习的实际表现和投入程度。这种以结果为标准的评定方法对学困生尤为不利。一方面,过分重视分数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困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加大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连续遭受学业上的挫败,可能会让学困生逐渐形成“努力没有效果”的消极想法,进而慢慢失去课堂上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机制不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察以及给予的正面推动作用,无法有效地调动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一大阻碍。
二、提升中职英语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
(一) 任务型教学情境的构建与学习动机激发
任务型教学法要给学困生营造生活化又易懂的学习场景,以此减轻语言输出心理障碍。教师在规划课堂活动的时候,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选择贴近实际需求的交际任务,可以围绕日常交际、求职面试、专业领域交流等话题展开对话练习、角色扮演、成果展示等活动,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通过任务推动语言知识向实际运用能力转变,改进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目标意识。在执行任务环节重视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依靠同伴相助减轻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慢慢提升表达自信心并达成自我价值认可。
(二) 优化互动机制以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形成高效的课堂互动机制,能明显加强师生、同伴之间的交流次数,有益于学习困难群体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教师要采取启发式的提问方法,按照即时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给学困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情感上的支持。教师可以制定分层提问计划,让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防止因为经常出错而产生心理挫败感。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教师要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任务,促使学困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提升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分层教学下差异化指导策略的实施
中职英语学困生在语言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学习需求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应当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展开差异化指导,按照学生的初始能力把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层次,然后在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任务设计等层面实施系统性调整。针对学困生群体,要设计出难度合适且目标清晰的学习任务,在操作过程中帮助收获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学习信心。课堂当中应当预留出专门的时间段进行个别辅导,重点围绕核心难点展开讲解,助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四) 构建正向激励机制强化过程评价
形成以过程为重心的评价体系,这是优化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学困生积极投身课堂的关键保证。教师要依照学生平常的行为表现、团队合作能力、语言实践水平等众多要素,规划出多种综合评判模型,保证评判标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这个体系务必重视学生发展轨迹的追踪与回馈,通过成长档案、学习日志或者评语等形式来表现学习成果和改进进程。在执行时,要用正面的鼓励话语,关注小的进步并予以充分的认可,防止负面的评判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开展定期的个别辅导,按照阶段性的回馈情况给每个学生制订专属的指导计划,给予心理援助和情感关怀,找到学习目的并守住动力。
四、结束语
改善中职英语学困生课堂参与度属于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牵涉到课程设计、互动方式、评价体系以及教师引导等诸多要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理解与尊重的原则,围绕学生个体需求创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型教学环境,重点关照学困生的情感发展及其个人化差异。通过任务驱动、改良互动环节、执行差异化教学、加强过程性鼓励等策略的协同推进,可以有效地加强学困生的课堂融入感与自主学习意识,在互动交流当中慢慢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水平和自信心,进而达成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双重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吴祥潭。浅谈中职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J]. 校园英语,2020(05):44.
[2] 欧汝君。中职英语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成因分析及优化策略[J]. 教师,2019 (35):80-81.
[3] 王松。中职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J]. 考试与评价,2019 (08):55-56.